一下子便秘、一下子急瀉,一名50多歲的中年男子,近兩年以來,反覆出現極端的排便困擾,一開始以為是吃壞了肚子,或是腸躁症在作怪,只簡單吞止瀉藥緩解,直到就醫詳細檢查才發現是大腸冒出腫瘤,確診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NET)。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多變,甚至有人把潮紅誤當女人病。
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合作「神經內分泌腫瘤十大警訊」-斑馬公仔巡迴展今(5)天在三軍總醫院登場,在醫院大廳置放超過百隻小斑馬,比喻神經內分泌腫瘤難以診斷、易和其他疾病混淆。
而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十大警訊,包括: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胃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佳宏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成因不明,且症狀多變,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延誤治療,病人從有症狀到確診常常需拖上5到7年之久,甚至有長在胰臟的腫瘤自行分泌胰島素,導致病人低血糖才被發現。
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部位,陳佳宏說,以腸胃道占5至6成為最大宗,其中又以直腸、小腸最常見;其次才是肺部占2成。神經內分泌腫瘤盛行率每十萬人約有1.5至1.6人,近12年,國內罹病人數增加5倍,估計每年的新增病患約1400人,但若不包括類癌腫瘤則約50人至100人。
陳佳宏提醒,只要出現有十大警訊的任一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未緩解,或是在就醫後仍反覆發作,就得留心可能的癌兆,務必進一步接受檢查,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