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界所說的便宜貨,是指英國老舊的真空管機,以及與它相關的黑膠片、黑膠唱盤和古董喇叭等。
在香港,音響發燒友一般把真空管機叫作「膽機」。曾幾何時,膽機陪伴著全球每個家庭,而當時這些膽機主要在美國和英國製造。
但1970年代末期左右,當電晶體取代真空管及音響走向數位化後,膽機開始退出歷史舞台,為電晶體製造的擴音機所取代,而黑膠片和黑膠唱盤也難逃宿命。
在電晶體擴音機和雷射唱片(CD)出現後,當時香港幾乎每天都會有人扔掉家裡的黑膠片和唱盤,預兆著「黑膠」時代一去不復返。
令人想像不到的是,今天膽機、黑膠片等捲土重來,成為搶手貨。
6月25日下午,一批音響發燒友如常在塘尾道裕耀工業大廈內的偉柏音響店聚會,期間各自哀嘆當年丟棄黑膠片的情景和數量,一名關姓發燒友說丟棄了1000多張黑膠片時,臉上露出無限遺憾。
確實,今天手上還有黑膠片的發燒友,相信會很慶幸當年沒有丟掉這些「老東西」;也就是這些「老東西」,使香港甚至至中國大陸的音響市場出現新契機。
在偉柏音響隔鄰的國際音響店,出售古老膽機、黑膠片和唱盤多年。據悉,這家店月前就出售了數量多達6000張的黑膠片給1名大陸客戶。
店方不願透露出售價格,但這項交易說明黑膠片市場已經重臨。
國際音響立足香港已久,一直只販售古老音響,老闆偶爾就要到歐美搜羅貨品,此番英鎊下跌,他應該會感到高興。
在香港,類似國際音響的商鋪愈來愈多,主要原因是膽機日益受到市場青睞,甚至年輕人也開始愛上它。因此,與膽機較為匹配的黑膠片、黑膠唱盤和古董喇叭也應運而生。
香港知名唱片商店如國際級的HMV,以及土生土長的香港唱片,多年前是沒有展銷黑膠片的,但今天這些「老傢伙」已出現在商店的專櫃。
在HMV店裡,黑膠片貨量不但多,還有配售全新製造的黑膠唱盤以及黑膠片的套子和相關配件。這種現象充分說明,一度在港絕跡的膽機和黑膠片,在不知不覺間又再出現在音響愛好者面前。
不過,這個市場的重臨卻遇上一些難題。首先,經過70年代末近30年的洗刷,本地遺留下來的膽機和黑膠片並不多。
因此,像國際音響這種仲介店,經常要到歐美搜購貨源,以滿足市場需求。但物以稀為貴,這些舊膽機價格大都昂貴,尤其是知名品牌,例如西電。
更令人頭痛的是,大陸市場崛起,當地富裕的音響發燒友往往不惜重金搜羅歐美古董名膽機,刺激價格上升,令一般音響愛好者望而興嘆。
在本地及大陸發燒友的搶購下,一台西電真空管擴音機目前動輒叫價港幣10萬或20萬元(約新台幣41.5萬元或83萬元)以上,不是一般人可承擔。
幸好,隨著市場再度活躍,香港和大陸都有人開始重新製造膽機和黑膠唱盤,大陸方面也有廠房開始生產膽機所需要的真空管,如訊號管300B和整流管5U4等。
這些新造膽機的價格高低都有,能為普羅大眾所接受。
隨著市場漸趨穩固,近年更有大陸及歐美公司重新製造黑膠片,而在本地出售的這些新造黑膠片,一般售價在400元左右。
近幾年來,膽機、黑膠片和黑膠唱盤也成為香港年度音響展的主力,吸引了年輕人的好奇眼光。
去年的展覽中,接受訪問的年輕人大都分不出黑膠片和數化化CD的分別,也弄不清楚膽機和電晶體擴音機的區分。
確實,若是生於1990年代以後的「90後」年輕人,基本上沒有看過膽機、黑膠片和唱盤。因此,當他們在展覽上首次接觸到這些東西時,只是出於好奇而予以關注。
但當他們試聽黑膠片和CD的分別時,一些耳朵靈敏的年輕人往往突然發現,膽機和黑膠片的聲音雖然動力不足,分析力較弱,卻充滿感情和真實感。
這就是模擬聲音和數位化聲音的主要分別,也就是這種分別令一些年輕人聽過黑膠片後「一曲難忘」,開始投入膽機和黑膠片這個「愈老愈醇」的世界,催了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