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離岸風電下的陰霾(二)被輕忽的環境

中央廣播電台/楊文君 2016.06.29 00:00
全世界評價最適合設置離岸風力發電的18個風場之中,台灣海峽就佔了16個,而彰化外海又處在東北季風經過的狹道尾端,可匯集最大風能。隨著陸域風力發電趨近飽和,離岸風力發電成為最乾淨、價格實惠、又不會吵到居民的選項,但當大家慶幸找到能源的解方時,海中的動物、魚類勢必遭受衝擊,我們是否能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找到兼籌並顧的方法呢?

漁港漁民:『(原音)這算白的嗎?有白有黑耶。(記者:有黑的跟白的。)我經常遇到啦,不是每天啦,就是經常遇到。(一個禮拜遇到幾次?)有出海個五次,至少會遇到兩、三次,很少出海五趟槓龜沒看到,很少。』

漁民秀出手機拍到的海豚影片,影片中一黑、一白的海豚恣意地在海面跳躍著。漁民說,海豚非常聰明,不會靠近漁船,也從未聽說有漁民捕獲過,每次看到的地點也都不一定,以他出海的頻率,一星期大概可見2至3次。

台灣海峽是白海豚主要棲身之地,2008年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等級的保育類動物。

◎白海豚瀕危 環團憂風機施工將加快滅絕

根據農委會林務局2015年委託台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周蓮香所做的「中華白海豚族群生態與食餌棲地監測」的研究指出,白海豚數量約 70至80隻,呈緩慢下降趨勢,平均每年的哺育母豚約10多隻,也呈下降傾向。

儘管研究指出,有42%白海豚帶有人為傷疤,最大威脅是漁業,但也提到除了現有的水下噪音外,未來開發離岸風機後,在施工與運轉期所造成的潛在噪音也可能衝擊白海豚。

『(原音)我們正前方就是台電的,你看到氣象塔就知道,那邊之後都是風機的位置,這中間就是右手邊,就是福海的位置,再往南就是彰濱工業區,就你們要去的塭仔,外海就是台電公司預計做的風力發電機,數量大概230架。』

彰化縣西部沿海是全台灣潮間帶生態最豐富的地方,王功漁港一帶的潮間帶盛產牡蠣、文蛤,還有螻蛄蝦、西施舌等養殖專業區,沿岸則有季節性魚類,外海則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

這一天,彰化縣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帶著我們爬上堤防,她指著遠方台電公司所架設的「海氣象觀測塔」,未來將是離岸風機架設的位置,距離岸邊約6公里、水深15公尺處。

根據規劃,台電公司在彰化外海的北區會架設135部風機,南區則有97部,中間則有福海風力公司架設的52部,總共232部機組發電,預計2025年全數架設完成。

施月英指出,白海豚的棲息環境其實就在外海1公里到6公里處,業者在施工時的噪音,就會衝擊白海豚的生存,尤其白海豚數量稀少,可能在施工的3、5年間,就會滅絕。她說:『(原音)因為水下噪音本來就比空氣中的噪音高,他可能導致他的聽覺喪失,因為海豚是靠聲納在傳遞訊息,當聽覺消失他就沒辦法覓食了,甚至另一個就是沒辦法判斷你的位置,就會死掉啊,我們也看到說像台灣自己做風機的研究是只針對虱目魚,就發現虱目魚真的有影響,會影響到他的行為,這個行為就會影響到說,如果遇到風機的高低頻影響的話,他其實會影響到他的遷徙,他的洄游方向,這就相對是說,假設白海豚是吃虱目魚這類的東西,因為虱目魚不來了,他的食物就不見啦,這是相對性的。』

◎業者舉國外研究及氣象塔 認為影響並不顯著

不過,福海風力公司的母公司、永傳能源公司事業發展部副理王瀧指出,目前福海在彰化外海8公里處架設了1座海氣象觀測塔,除了蒐集氣象及海流資料,攝影機也可拍攝附近的生態,但水上部分並未發現有「頻繁的生態活動」;水下則看到有魚群在群居,主要是這個塔會變成天然的魚礁,對某些魚類群聚棲息的效果,就他們現在看來,幾乎對於生態來說影響沒有那麼顯著。

他說:『(原音)比如說像針對白海豚我第一個當然是選擇就是迴避,我去避開那個區域,這絕對是對他來講最好的做法。我今天不光迴避,我也做降低,比如說像我們打樁的時候,很多環團會擔心說那個噪音太大,會影響到鯨魚或是海豚。那我們在工程上面去做到降低,比如說,我打樁的時候先慢慢的打,讓那些魚聽到、離開,我再做真正的施工,那對他們的影響就小。』

除了白海豚,彰化外海也是重要野鳥棲地,王瀧強調,在施工時會避開候鳥季節,遷徙的時間不施工;但環保人士認為,海上鳥類的遷徙狀況不一定,過去大家的認知都是南北飛,但她也曾看過東西向飛的,十分難掌握停工期。施月英說:『(原音)我們自己大概六七年前做得研究,去做海上鳥類的遷徙狀況,發現說這不是候鳥遷徙季,夏天的鳥居然會從東西向,就是西邊往東邊飛,我們一直認為鳥類是南北飛的遷徙,結果不是,我們看到的是東西,那說要避開遷徙季節,但鳥類有不一樣的遷徙線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一直以為是南北向的,這是打破以前很多鳥類學者認為鳥是南北向遷徙的,我們看到東西向的也有。』

◎離岸風機有沒有衝擊?學者釋疑

離岸風機到底會不會影響海中的生物?國立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邱文彥指出,根據英國的環境、漁業和水產養殖科學中心(CEFAS)的研究指出,野生動物像鯨豚等,聽到噪音或打樁就會改變方向,也就是改變他們的行為。他說:『(原音)你可以看到結論,打樁有沒有影響?他說現在的經驗裡面,是有影響的,影響鱈魚、鯧魚是有影響,對某種魚種是有影響的,因為海裡面的生物很多,每一種不一樣,每一個地區的海洋生物也不一樣,所以必須要去做研究,但從這邊的研究顯然一定會有影響,只是影響的大小。但有沒有一個門檻?就怎樣的情況會讓他有影響?他說其實沒有單一的門檻,因為每一種生物所接收的聲音的音量,他的影響跟頻率是不一樣的。』

邱文彥也指出,根據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盟(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的見解,歐洲的海上風電對該地區的野生動物沒有顯著或長期的影響,但海上風電必須在不威脅到海岸和海洋野生動物的方式建造和運行,他們建議要特別留意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及沿海鳥類和蝙蝠。

業者說施工時會避開野生動物,如此衝擊是否能減緩?邱文彥表示,野生動物都會移動,也可能隨著氣候變遷移動,遇到溫度不對、聲音干擾,自己就會躲開,造成生態場址的改變。他說:『(原音)其實不是迴避野生動物,野生動物怕死你了,是他們迴避你啊,他聽到聲音他就躲啦,他覺得溫度不對,他就躲了,所以氣候變遷以後,他叫做生物漁場會改變,因為溫度改變了,可能潛到更深的水裡面,或跑到更冷的水去,因為溫度已經改變,所以那個漁場會改變,就是整個場址會改變,所以這個東西整個生態系統也在變,你有必要長期去監測。』

邱月英也坦言,若離岸風機勢在必行,業者應該提供非常完整的資料,她認為,台灣在海域上的研究少之又少,當離岸風機蓋下去,對生態的衝擊就只能事後補救,但若是連基礎資料都沒有,事後如何辨別到底對環境的衝擊有多大?又如何追究責任?

發展再生能源是各界所期盼,離岸風機在台灣有著適合發展的環境、也受到政府的支持,但當海上插滿風機的同時,海中生物可能成為人類開發過程的受害者,如何發展離岸風力發電的同時,兼顧環境生態保護,將是政府得思考的課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