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軍虐狗爭議 社會應撇開理盲展開對話

中央廣播電台/蕭照平 2016.06.29 00:00
國軍官兵虐殺小白狗事件,原本是一樁單純違反動物保護法的個案,但在政治人物關切、動保人士積極介入下,國防部舉止動輒得咎,深怕又得罪廣大網民,但平心而論,在國防部高規格、低姿態的致歉後,還是有部分人士有噴漆、揚言國賠等過激言行時,這也反射出道德無限上綱的民粹現象,社會應該撇開理盲、就事論事,才能化解這次國軍與社會間的信任危機。

◎ 「白狗危機」國防部即拉警報應戰

時間回到6月27日,正當國內關注英國「脫歐」議題時,網路上一則國軍虐殺小白狗的影片,快速成為新聞焦點,因為片中陸戰隊士兵手段殘忍,絞殺小動物的血腥畫面,馬上引起社會憤慨。

沸騰的民怨在網路上蔓延,國防部發言人臉書也開始出現情緒性謾罵字眼,面臨這場「白狗危機」,國防部隨即繃緊神經,以迅速回應、確實負責的態度,面對後續批評。

由於影片虐殺行徑過於明顯,國軍在第一時間掌握訊息後,涉犯士兵所屬的海軍陸戰隊指揮部,馬上公布第一波新聞稿,強調獲報後就啟動調查,對相關人員也移送法辦、絕不寬貸。緊接著,國防部再公布第二波道歉新聞稿,強調不包庇、不寬貸、不容許再有凌虐動物行為發生的「三不原則」。

但這還不夠,已經感到憤怒與遺憾的國防部長馮世寬也發布道歉新聞稿,並第三度重申國防部會秉公處理的立場;在當天晚間7時,海軍司令部更臨時舉行記者會,要再一次對虐殺白狗事件說明處理進度。換言之,從涉犯小兵到將領,都對小白狗與社會表達多次歉意。

「白狗事件」的不滿情緒,並沒有因為國防部高規格的宣示與致歉,有任何趨緩跡象,有官兵私下無奈地說,「網路上,這把火還在燒」,因此,原定28日邀請三軍總醫院說明癌症新型藥物研究成果的記者會,也因為「因應輿情發展」突然喊卡,硬是改為「虐殺小白事件後續發展說明」記者會。國防部發言人陳中吉說:『(原音)因此責成法律事務司,還有各軍司令部、指揮部,務必在一周內完成動保法及相關軍法紀教育,第二點,各單位有豢養這些毛小孩的,也必須要以人道方式以同理心多加關懷,第三,未來相關工作方面也要引以為戒,第四個,我們軍聞社莒光日製作小組也要製作專題。』

面對「白狗危機」,儘管國防部在第一時間就出面回應,但民怨還是持續沸騰,有動保團體還在28日集結到國防部門口抗議,並再一次要求馮世寬道歉,馮世寬也兩度步出國防部與動保團體溝通,一一答應動保團體的相關訴求。

◎ 疑似動物界的洪案軌跡 國防部成驚弓之鳥

國防部之所以謹慎處理「小白危機」,有國軍官兵私下透露,就是因為網路上的「怒火」不僅沒有退去,甚至還有加溫趨勢,所謂的加溫,外界認為講的就是「萬人凱道送小白」活動。

這項網路發起的串聯活動,跟當年在悔過期間死亡的洪仲丘事件,再帶出「萬人凱道送仲丘」的白衫軍運動高度類似,當時的「白色力量」把國軍形象打擊到深淵谷底,而網友戲謔調查黑箱的「國防布」字眼,也成為社會對國軍的刻板印象。

為了改變國防部的負面形象,近來除了積極參加公益活動,也屢屢透過國際媒體以紀錄片方式,報導戰鬥部隊辛苦的訓練過程,且一有颱風、地震,國軍也是第一時間主動到位協助居民,這些都是國軍默默為國家社會付出的表現。

但容易被撩撥的民情,開始把個人涉犯的暴行,連結到全體國軍,再加上人在海外出訪的總統以及行政、立法兩院院長都表示關心,原本一件單純的個人違法事件,演變成像是國防部沒有做好「生命教育」。立法院長蘇嘉全說:『(原音)這對生命的不尊重是有待教育,我們常常教育小孩,但是大人卻忘了以身作則,所以在未來大人的生命教育對動物的愛護、對生命的尊重,恐怕都有待加強。 』;行政院長林全說:『(原音)這裡面暴露很多問題,一方面是愛護動物、對生命尊重的問題,再一方面是國軍整個軍紀問題。』

單兵虐殺小白狗,本來就應該接受法律處罰,國防部也沒有隱匿或包庇,但社會一面倒的「無差別」全軍批評,某種程度也是打擊正努力爭取民眾認同的國軍弟兄,就有不少官兵在臉書上分享貼文,感嘆為什麼一個軍人犯錯,就等於是全國軍犯錯,透露官兵低落的士氣。

◎ 問題不在生命教育 而是道德無須無限上綱

這種把個人過錯,歸咎給集體的模式,只會升高社會對國軍的不信任感與怨氣,很快地,這股越過理智線的憤慨,成為民眾到涉案當事人家門噴漆洩憤的動力;也成為部分動保人士高喊「一命還一命」、「要求國賠」的激進主張,只能低調承受的國防部,甚至還讓動保人士進入營區,打開手機直播涉案官兵鞠躬道歉畫面。

陸戰隊員虐殺小白狗,固然是令人髮指的行徑,自然會有法律懲處,且國防部依法處理的立場也無可議之處,雖然動物也是一條寶貴生命,但在人類的法律及倫理道德中,就算「負責」也會有一定的比例原則,不須無限上綱,因為一旦失去理性對話,也將失去道德的合理性。台灣是個民主法治社會,任何爭議的案件,都應該撇開濫情理盲、就事論事展開對話,如此才能共創和諧社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