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行動代號:孫中山》以詼諧對抗階級制度貧窮,最後還是輸了

滔客/ 2016.06.28 00:00
台灣編劇的成長期與困境本篇介紹一下,來自金穗獎的作品《行動代號:孫中山》先來說說一些現象吧,為什麼在台灣總是叫不出幾個編劇的名字呢?原因很多,也包含影視產業速食化有關,但最大的原因是因為「窮」。台灣電影通常有輔導金就拍,或者有輔導金就有機會籌措到更多資金,如果沒有呢?編劇會收到製片和導演通知,把沒有拿到輔導金的問題歸責在編劇名氣不夠身上,然後製片或導演會再找一本新劇本。假設沒有上述情況,編劇在劇本生產的過程中,不斷與製片或導演討論協調,在製片或導演專業與不專業的意見中掙扎,一路修正,從故事梗概,劇情發展到故事大綱、甚至到分場大綱,兢兢業業地最後完成劇本,很有可能在製片人或資方的一句:「不出采」而持續修改劇本,修改又修改,只要沒有該場戲還沒拍完,就有很大的機會一改再改。這段時間,編劇很有可能只拿到訂金,訂金的金額可能看上去很亮眼,但是實際上,花在修改或溝通的時間成本更加可怕,完稿後修改一年都是有可能的,再分攤每個月的開銷成本,每個月所得有很大的可能低於勞基法最低薪資,能撐過困苦的編劇才有發展的機會。再說,一般編劇的成長期需要5~10年,從學習到走出自己的風格、再到發揮自己擅長的部份,這段時間是相當久的,絕對不是會打字就能編劇。但是更多的資方、製作方大多不太給新編劇一個成長的機會,因為在影視產業中,票房、收視率、點擊量這些成績,禁不起一絲的挫敗。希望日後台灣的文創產業能有更好的發展,能培養出更多的新血帶動市場,加油!【以下有劇透,閱讀前請勿被雷到】金穗獎光環下的作品這部《行動代號:孫中山》赤兔曾在金穗獎作品裡看到實際劇本,看完當下,覺得相當有創意,故事大綱其實相當的簡單粗暴,幾個高中生因為沒錢繳班費,卻意外發現學校有一座銅像可以偷來賣錢,於是男主角開始聚集夥伴,各種準備道具、沙盤推演練習,目標是偷出銅像賣錢來繳班費,光憑這個創意,赤兔認為金穗獎就該入圍。先來說說優點吧!(1)題材的突破,新穎!近年來,各種青春電影崛起,大多以羞澀、失敗的愛情為劇情主幹,藉以時代的回溯,引起觀影者懷舊的情懷,從中品嘗曾經逝去一份純愛的遺憾滋味,這部《行動代號:孫中山》可說是創意十足,不渲染愛情的美好,咱們不談心,咱們談錢,因為沒錢所引發的一連串的鬧劇。(2)以詼諧的故事包裝嚴肅議題!「階級的貧富差距」相信是這部電影所要發揮的主題,故事大綱真的會讓人捧腹一笑大喊北爛,但易智言導演確實在電影中呈現了很多她想要表達的階級貧富差距。也許電影的呈現會讓觀影者覺得很扯,很誇張,那些人真的有這麼窮嗎?但事實上,在台灣的一些社福案例中,比電影裡還扯的一大把,或許這部電影有機會喚醒那些從來沒有正視過問題的觀影者,可說是意義重大。舉一個有印象的場次,小天爹在家門口對兒子的拳打腳踢的那場戲,充分呈現出家庭貧窮的無奈,父親將單親撫養、金錢壓力、社會眼光、男性尊嚴等所有的壓力全宣洩在兒子身上。如同小天所說「我知道,我們兒子的兒子,不能窮斃了!」,小天自己也希望能扭轉這樣的命運,立志脫貧,立志與老爸走不同的道路。另一場則是少年們犯案後於教室罰寫三千字心得。學校的生教組長對少年們只有一味地譴責,從來不問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做,這也是一種階級壓迫,其實我們也經歷過很多,學校單就行為錯誤,就徹底地否定全體的案例。大人總覺得小孩子當成是小孩子,這是一種教育問題,孩子有很多訊息都被大人選擇忽略。這很容易造成孩子們身心發展不健全,變得懦弱怯言,選擇不表達等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3)足以讓觀影者印象深刻!《行動代號:孫中山》以北爛故事開頭,一群孩子不斷地做蠢事,遇到挫折,一群孩子在天橋吶喊或推著推車奔跑,相當有記憶點,就故事架構而言,也將「小題大作」的內涵發揮出來,這一點相當不容易。(4)圖騰的運用!為什麼銅像是孫中山而不是蔣中正或者其他偉人呢?因為就以台灣而言,孫中山更具有革命性、與政治性的代表。孫中山帶領革命的故事就不再贅言,在舊的階級體制下,在學校、軍事用地,都會擺上銅像並且敬禮,這種舊世代的政治意識的存在,在電影裡似乎成為了一種圖騰,也包括為什麼一開始銅像會出現在破舊的無人教室裡。但是,當這部劇本被拍成電影之後,原本覺得不錯的地方,感覺就不是這麼好了。後來赤兔反覆地原因。大概歸納出以下幾點:演員是影視作品的靈魂演員是電影中最重要的一環,但這部電影的演員大多太過稚嫩,演員是兩位素人主角,詹懷雲與魏漢鼎。詹懷雲的演出雖有可取之處,在台灣演藝圈,很難找到同類清新的演員,但另一外魏漢鼎,在演出上較為扭捏,兩人一對比,魏漢鼎明顯有些放不開。他們兩人幾乎扛起了全片,以他們的青春本色演繹角色。本來應該會讓觀影者回憶起青澀的年代,稚嫩的小男孩的美好,但也就是因為太過青澀,使得演技的詮釋上不夠到位,反而多了一點刻意,而這份刻意,卻可能讓部分觀眾感到不自在,就連台詞上的聲音表情的變化也帶著一種刻意青澀的困窘。導演是影視作品的主幹易智言導演過往的作品中,總會代表著「一群觀眾」《藍色大門》送給性向模糊的,《危險心靈》送給拒絕隨流的,《行動代號:孫中山》送給階級的弱勢。易智言導演是一位相當有想法、有經驗的導演。但在《行動代號:孫中山》卻沒有找到定位,說好笑,並沒有預期來得好笑。因為觀影者是抱著看喜劇的心情來觀看影片的。卻感覺整部片很拖、節奏很慢。它不像是《熊麻吉》系列那種低俗粗鄙類型中又帶點溫馨,也不像青春電影,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著滿滿套路卻又如此貼近真實青春。就易導解釋,他刻意拍得笨拙,不喜歡花枝招展炫技取巧,希望凸顯角色的青澀,專心於劇情主軸發展。因此觀眾不會接受到太多的資訊,將直接專注於角色,思考劇情涵義。即使解釋,即使富含深刻的劇情內涵,但都無法避免一項最致命的問題就是「不好看」,而不好看的原因很多,包含:演員的青澀、配樂無法帶起氣氛,故事雖然簡單但鏡頭想告訴觀影者的東西太多。如果是喜歡看一些社會議題的觀影者可以看,但如果觀影者是抱著看喜劇、看萌萌愛情的觀影者,那這部《行動代號:孫中山》可能無法滿足需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