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紅糯米的重生!花蓮光復鄉原住民的經濟奇蹟?

NOWnews/ 2016.06.20 00:00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紅糯米為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極具知名度之地方特產,其煮熟後之米飯色澤深紅艷麗且具有香味,因其艷麗的外觀、濃郁的香氣及特殊的風味,再加上產量相當有限,更彰顯出紅糯米之珍貴稀有。當地所生產之紅糯米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上常常供不應求,售價每公斤160元以上,有機紅糯米價格則更超過250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轄內蓬勃發展的部落農產業及極具地方特色之原民農特產為發展契機,積極輔導部落紅糯米栽培技術及品質提升,打造太巴塱原鄉農業新亮點。更希望未來可能的公糧制度變革後,能提升東部農產品的多元化及產品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

太陽神(Ina)慈悲恩賜紅糯米

關於太巴塱紅糯米由來,族人有許多說法。部落耆老咸認族內自古栽種的紅香糯,為過去發生大洪水時,由先祖隨身攜帶的種子繁殖而來,以渡過早期山野拓荒時所面臨的饑荒危機,因此每個太巴塱的的阿美族人都很感念祖先的眷顧。

太巴塱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那麼好·阿讓闡述了一段神話故事,敘述太陽神Ina(阿美族語母親之意)對族人的慈悲,降下了包括紅糯米等動植物,伴隨族人渡過過去艱苦的時代,讓世世代代的族人繁衍至今。因此紅糯米在太巴塱部落是很神聖珍貴的物品,也因為產量少,多是重要慶典如豐年祭活動或遠方親友來訪時才會拿出來品嘗。在豐年祭最後一天,若能從長老手中得到一杯紅糯米酒,是非常榮耀的事,是辛苦一整年得到的肯定,由此更可看出紅糯米對於部落的重要性,因此協會決議以紅糯米做為部落農業傳承的標竿。

紅糯米在太巴塱部落擁有悠久的栽培歷史,但也由於地方品種經過農民多年自家留種,種原混雜問題日益嚴重,再加上田間生育不整齊,管理難度增高,產品品質有待提升。

在了解了部落農業發展所遭遇的困境後,花蓮農改場研究人員立即著手規劃太巴塱紅糯米種原純化任務,由研究人員以歷年在當地所蒐集的50餘個紅糯種原做為稻種純化起步,並訂定大粒型穀粒、紅色糙米外觀及香氣等紅糯米性狀為品種純化目標。經11年努力,於民國101年育成「水稻花蓮22號」紅糯米。新品種具有米粒大,糙米外觀色澤紅潤;植株生育整齊,農友田間好操作及產量提高等優點「花蓮22號」稻米富含花青素,抗氧化能力較一般米提升17倍,符合現代人養生保健訴求。

紅糯稻穀在經過簡單之脫殼加工成糙米後,可製成具原住民特色的各式風味美食,例如用紅糯糙米煮成的飯,原住民給它一個很特別的名稱叫做哈哈(hahah);加工後製成的麻糬則稱為都崙(durun)。香、Q、可口的特殊風味,更讓遠來遊客讚不絕口。紅糯米除了可炊煮成一般米飯食用外,因其糯性之米質特性,同時可供釀製紅糯米露、酒釀辣椒等農特產品,和製作成具有艷紅光澤之各式麻糬產品、紅糯香粽、咪咪飯及米製點心,更適合開發製成各類具原鄉特色之風味米食產品,如紅糯米餅乾、紅糯米拿鐵、紅糯果凍及紅糯玄米茶等產品。希望能再研發更多樣化、精美、獨特的的紅糯米美味點心及禮盒,成為來東部旅遊遊客的最佳伴手禮,讓太巴塱稻田生產的美味珍饈紅糯米再現原鄉風華。未來希望能配合產地餐桌計畫,結合各地綠色廚房及特色餐廳研發更多樣化的紅糯米創意料理,提供遊客及消費者饗用。並連結部落農村旅遊,規劃農遊行程,朝產業六級化方向邁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