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公益大葉 傳遞正向能量 培養關懷心 孕育美麗花朵

中央社/ 2016.05.24 00:00
公益大葉 傳遞正向能量 培養關懷心 孕育美麗花朵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524 13:52:31)大葉大學師生秉持「肯學、肯做、肯付出、肯負責」四肯精神,開創教育奇蹟的專書《肯,才有機會》,將於2016年3月出版,精彩選讀如下:

「如果大家在求學過程中、在學術殿堂研究外,只專注自己的學問與成績,絲毫不關心與我們共存的世界或社會有什麼樣的議題?或者完全不在乎周遭其他人的求助或困難,那麼我們也就沒什麼好驕傲或自認優越的!」大葉大學董事長黃正雄在2011年9月出版的《公益大葉》創刊號發刊詞中曾如此寫著。

大葉大學深信,「鼓勵師生投入公益」是一條正確的道路,自創校26年來孕育出無數的公益事蹟美麗花朵。

黃董事長認為,教育是良心事業、非營利事業;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其實就是「公益事業」。但是台灣社會多年來太重視學歷,且將學歷與功利畫上等號,大部分的人們忘了,辦大學其實是為了幫助國家培育更多未來人才,而非只是單純地幫助年輕人或社會人士返回校園取得學歷而已。

五大主題 遍撒愛心種子

「『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知識分子永遠需要自我惕勵的座右銘,勇於幫助社會上的弱勢族群,樂於堅持做對且良善的事。」在黃董事長的信念帶領下,大葉大學自創校起便持續引導學子,培育對於社會弱勢族群的關懷心,運用所學專長付諸實質公益行動。這種熱情,一付出就是26年。

「公益大葉」教育實施以來,師生們經由親身力行,逐步發展出「地方回饋」、「服務學習」、「弱勢關懷」、「勵志學習」、「海外公益」五大類公益主題,足以證明大葉師生不僅愛心內涵豐厚,更具備宏觀的公益視野與高度發展的公益文化。例如,餐旅學位學程的大一新生就與老師發揮高度創意,將在地農民嚴重滯銷的高麗菜,做成風味獨特的果香泡菜,引發各大媒體報導,進而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社會上抱持同樣信念的機構團體,看到「公益大葉」相關報導後,不但對於投入公益行動的大葉師生讚譽有加,還提供各式公益機會與贊助資源。校內師生受到肯定後,不僅更強化行善動機,也號召到更多同學加入公益行列。

在各項大葉公益事蹟中,屢屢可見學生由所學知識、技能出發,將專長轉化為對於社會弱勢團體有力支持的精采故事。其中,英語系的「扶英計畫」、休閒管理系的「愛心不分你我他-寒冬送暖活動」等單位推動的慈善活動,使大葉大學獲選「2012年教育部中區品德教育特色學校」之殊榮。另外,扶英計畫長期幫助弱勢家庭小朋友提升英文能力,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2013年服務學習示範性計畫」大專院校組優等。

走入社區 教弱勢學童英文

為了縮小英語城鄉差距,91年在時任大葉大學校長洪敏雄教授發起,並有英美語文學系及資訊工程學系師生全力配合下,第一屆扶英計畫所有成員,熱熱鬧鬧地於大葉校園內舉行結業典禮。這項當時在大村鄉各國小間引起熱烈回響的服務性計畫,就這麼一代傳一代,成為大葉大學最具代表性的公益活動之一。

至2015年,扶英計畫服務對象增至14所小學,服務足跡遍及大村鄉、員林鎮、花壇鄉、社頭鄉、二水鄉、埔心鄉等地,幫助超過兩萬名小學生。

「扶英計畫不只能幫助學習弱勢家庭的小朋友,更是學生探索自我可能的舞台。」前英語系系主任張智惠從2008年接任扶英計畫主持人,她說到,教小朋友一定要有熱情和耐心,具備這兩種人格特質,不管到哪種領域工作,必定都能勝任愉快。

張智惠老師進一步指出,英語系在大三開設「英語文教學法」、「兒童英語文教學」課程,選修學生就是扶英計畫的種子師資。而大一、大二生則以幫忙準備資料等方式,參與扶英計畫,傳承學長姊的經驗。這種薪火相傳的模式,正呼應扶英計畫,把所學教給更多人的服務精神。

除了輔導在地學童,張智惠老師也在寒暑假率團到馬來西亞,於當地的華文中學擔任志工,分享環保、文創等議題,在2014年獲頒教育部推展社會教育有功個人獎。她說,這份榮耀是對馬來西亞志工服務團所有成員的肯定。

從大學時期就參與扶英計畫的應用外語研究所碩士畢業生黃擇凡指出,2013年時,扶英計畫的服務對象,除了鄰近大葉大學的村東國小,還有社頭鄉的朝興國小、社頭國中以及二水社區發展協會。國小部分,利用周末進行12小時的主題式教學;國中則分成四周,每周六有三小時英文教學課程。黃擇凡說,參與扶英計畫,不僅讓他有機會接觸教學實務,小朋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提供他許多教學靈感。

英語系畢業生蔡秀婷大一下加入扶英計畫行列,負責影片剪輯工作。但蔡秀婷坦言,起初有點怕小朋友,只想躲在幕後,然而老師和學長姊的熱情以及小朋友的天真,讓她逐漸改觀,從幕後走上講台,「扶英計畫帶給我很多成長,以前遇到問題,唯一的念頭就是『怎麼辦』,現在遇到突發狀況,我會嘗試打破自己的限制,『就這麼辦』。」

同樣是英語系畢業生的林維均,在國小參加夏令營時,曾被大哥哥、大姊姊教英文,無形中開啟他的興趣。進入大學後,林維均積極參與扶英計畫,希望能讓更多小朋友感染到英文的吸引力。他透露,剛開始被列為最兇的老師,心裡有些受挫。經過不斷修正教學方式,才拉近與小朋友之間的距離。這也讓他了解,只要對學生付出關心,學生就回以對等的回饋。

心願樹為家扶兒圓夢

除了扶英計畫之外,大葉大學每一個科系、每一位師生,都持續不斷利用課程設計、課餘之暇,在能力所及、專業所精之處,進行各式各樣的社區服務或公益活動。

休閒事業管理學系自2012至2015連續四年舉辦「圓夢心願樹,大葉送幸福」活動,收集彰化家扶中心小朋友的心願卡,向民眾募集耶誕禮物,捐贈給彰化家扶,完成小朋友們的耶誕心願。

2011年畢業的校友岡紹華,家中三兄弟因為有家扶中心的助養津貼,才能一路念到碩士班畢業,他一直很感謝家扶中心。得知學弟妹舉辦「圓夢心願樹」活動,他便和大學同學蔡政家、楊姍樺,三人一起認領七個電子手錶的心願卡。他相信在愛的傳遞下,孩子們以後有能力也會幫助別人。

畢業12年的校友田書毓說,自己有兩個小孩,看到小朋友們寫功課沒有檯燈可用,非常心疼,認領了三張想要檯燈的心願卡。本身是基督教徒的休閒系大二生游茹貽說,耶誕節是耶穌誕生紀念日,能投入跟耶誕節有關的公益行動,對她來說很有意義。

休閒系主任葉子明指出,「服務學習」是休閒系的課程特色之一,系上的謝佩伶老師從2012年開始,帶著學生推動「圓夢心願樹」,凝聚小愛為大愛,幫助家扶中心小朋友圓夢。家扶小朋友的心願並不大,可能只是一枝筆、一雙襪子,或是日用品,藉由募集禮物的活動,一方面讓學生實踐公益,另一方面在過程中,學生也能體會人人都是公益的種子、都有能力去付出。

近年經濟不景氣,募集禮物一年比一年困難。彰化家扶很感謝大葉大學及時推動活動,傳遞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為小朋友創造耶誕驚喜,讓寒冬變得溫暖。

國際志工 送愛到泰北

大葉大學師生營造的公益暖流,不只在國內發酵,也蔓延至海外。

大葉青年志工團每年定期前往泰國北部偏遠山區,協助當地育幼院和學校,幫助泰北孩童學習。受限於現實條件,泰北學童輟學率高,念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的想望。配合當地環境,除了英語、數學基礎學科之外,大葉青年志工團還設計書法、物理實驗、相機、生命教育等課程,將生活化知識帶進窮鄉僻壤。

曾任大葉青年志工團團長的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畢業生梁慈芳回憶,一方面藉由教學,提升孩童的語言與數理能力;另一方面透過迴力標、水火箭以及簡易相機的製作,引導小朋友了解科學原理。值得一提的是,該屆剛好有具備音樂專長的團員,還首創吉他課,教泰北孩童用紙板、釣魚線、木條等材料,組成簡易版的烏克麗麗,讓泰北學童愛不釋手。

就讀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的謝天霖,大二起擔任志工,參加過多次國際志工服務,曾獲頒績優青年志工校園推廣大使。曾任「大葉青年在泰北」營隊總召的謝天霖強調,早在2008年寒假,青年志工團就以泰北為關懷對象,在幾次經驗中,團員觀察到不少泰北學童因現實條件中斷學業,因此特別設計青少年成長課程,希望幫助學童認識自我。

為進一步了解當地學童的需求,志工團也安排家庭訪問,在走訪過程中,團員發現不少學童都把志工寫的小卡片貼在牆上,非常溫馨。謝天霖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來自許多人的成全,大學生不只要在課業上力求專精,更應發揮自己的能量,將生命的光與熱回饋給世界每個需要的角落。參與國際志工活動,不僅可以運用所學來幫助別人,更能開拓視野, 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自我提升。

2015年暑假大葉青年志工團的泰北行,則是以環境教育為主軸,安排垃圾回收、減量和再利用環保課程,推動校園無菸環境與校園環境自主清理活動,將環境議題帶入家庭與社區,宣揚環境倫理與永續經營的概念。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三年級的許嘉玲說,自己第二次到泰北參與服務,原本抱持去協助照顧當地小朋友的心態,最後反而是獲得更多自我提升,從孩子們身上學到珍惜與知足,在物質缺乏的環境下,簡單平凡的生活也能獲得最大快樂,再回頭檢視台灣的生活,資源被過度浪費,許多人不知惜福。

許嘉玲建議同學勇敢嘗試,出國去看看國際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進一步思考如何去實踐,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工業工程管理學系三年級彭宣慈說,泰北的生活條件較為嚴苛,但仍可從當地學童身上看到純真的童心。雖然事前準備工作繁瑣,但學童們專注學習的態度,讓她想付出更多心力來幫助他們。

擔任大葉青年志工團指導老師的教務長陳美玲說,希望能透過國際服務活動,提高學生的眼界,同時培養他們的服務熱忱。學務長黃娟娟則認為,在求學過程中,有機會到國外學習不同文化及志工服務精神,相信同學們可藉此學習成長且莫忘初衷。

畢業專題 義賣愛心餅乾

公益大葉的形式多元,連畢業專題也可以奉獻愛心。在2015年,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七位大四生和彰化在地的咖啡館合作畢業專題,邀請員林家扶中心小朋友體驗製作餅乾,將完成的100份餅乾義賣,所得扣除成本後捐贈給員林家扶中心。

參與的葉昭妤說,第一次到員林家扶洽談時,看到辦公室的走道堆滿糖果、餅乾等物資,牆上還貼公告,請大家不要再捐物資,讓他們發現家扶中心真正需要的是捐款,因此企劃餅乾義賣活動。

另一位成員張博涵也提到,他們主動向咖啡館老闆鄭仁凱提案,一起做公益,獲得鄭老闆的支持,帶領10位家扶孩子親手做餅乾,適逢萬聖節前夕,他們也自製萬聖節道具,和小朋友們一起互動,認識萬聖節、感受外國節慶的氛圍。

為了準備活動,同學們利用周末在咖啡館學習,七個人都是第一次做餅乾,難免手忙腳亂,但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投入社會關懷,格外有意義。

很多學弟妹知道有這場公益活動後,都主動幫忙,系上的邱創鈞主任、卓仕文老師、楊文慶老師、王正慧老師也在企劃過程,提供指導與協助,讓製作這個特別畢業專題的同學深深感受到,「幫助別人中,實際獲得最多的卻是自己。」

邱創鈞主任很開心學生能發揮創意,從公益出發,他相信學生在投入過程中,不只學習到如何企劃與執行活動,更能從中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期待他們的拋磚引玉,能喚起更多社會關懷的力量。

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大學「服務學習」計畫與課程,每一所學校無不卯足全力,爭取各項經費支持與補助。從大葉師生行之有年的具體行動,可以看出「公益愛心」早已緊密融入課程,無需外界任何誘因,全因心中有愛。

武東星校長強調,大葉大學自發性的公益活動,是大學教育中品格與師徒傳承經驗最重要的一環。藉由參與公益,可以擴大胸襟、放寬眼界、體悟人生價值,熱情擁抱社會,散發出生命的光與熱。

在大葉大學的教育藍圖中,「公益」不僅是現代品德教育與公民精神培養的重要養分,也是打造大葉學生成為新世代關鍵人才的成功密碼。在「肯付出」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習到,如何真正幫助到別人的需求,也是自我發現、自我改造的旅程。放眼未來,大葉大學後繼者將接續起意義非凡的傳承,並號召心同此念者一起加入公益大葉行列,為社會增添更多的善意與溫暖。

訊息來源:大葉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4036.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