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資誠今舉辦企業誠正經營暨防弊鑑識研討會

中央社/ 2016.05.23 00:00
資誠今舉辦企業誠正經營暨防弊鑑識研討會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523 16:46:56)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協同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於今(23)日舉辦「企業誠正經營暨防弊鑑識系列研討會」,探討全球經濟犯罪與防治趨勢、公司治理與誠正經營及採購舞弊案例研討等議題,會中邀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怡心、臺灣大學會計學系名譽教授蔡揚宗等貴賓致詞,公布《2016資誠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並邀請產官學界人士發表專題演講及參與專題座談,吸引逾300位企業高階主管參加 。

設立「臺灣誠正經營暨防弊鑑識學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張明輝所長致詞時表示,此次研討會透過探討全球經濟犯罪與防治趨勢,企業經營者將可以了解全球相關趨勢,作為策略規劃參考,設法抑制相關危害可能引起的企業風險,減低其對營運上可能造成的干擾,在風險發生時,提高對財務損失及名譽損害的掌握度,以規劃有效因應策略,降低實際衝擊。

為了提升臺灣防弊鑑識環境及誠正經營風氣,資誠邀集來自財務、會計、法律及資訊領域的學者教授,向內政部申請設立「臺灣誠正經營暨防弊鑑識學會」,希望能夠提升產官學界對於誠正經營及公司治理、舞弊防杜及鑑識專業的認識及關注,以及推廣及支持誠正經營及防弊鑑識的產官學研究及交流合作,並推動法令及制度的研修,以促進誠正經營及提升防弊鑑識的效能。

36%全球企業曾發生經濟犯罪

財務損失增加

接著,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周建宏公布《2016資誠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根據此調查,在過去兩年來,36%的全球企業曾經有過經濟犯罪事件,雖然比上次調查微幅減少1%,但每起經濟犯罪造成的財務損失卻增加,14%的企業損失超過100萬美元。

最常見的經濟犯罪方式,包括挪用資產(Asset misappropriation)(64%)、網路犯罪(32%)以及貪汙賄賂(24%)等。周建宏分析,與2014年的統計數據相比,以往經濟犯罪的主流類型(例如挪用資產、貪污受賄、採購舞弊和會計造假)皆有下降,這代表企業越來越能預防傳統類型的經濟犯罪。

網路犯罪竄起

金融服務業最常見經濟犯罪

根據此報告,網路犯罪活動比上次調查增加8%,來到32%,整體佔比爬升至第二名;且53%的受訪者認為,在過去兩年以來,網路安全威脅的風險越來越多。而34%的企業相信其組織在未來兩年內將經歷網路犯罪事件,僅管如此,只有37%的企業具備完整的網路犯罪防制及應變計畫,幾乎三分之一的企業完全沒有任何因應計畫。

在產業分布上,金融服務業向來是經濟犯罪威脅最大的產業,因為它提供服務遍及各行各業所需的金流與投資。然而,隨著市場走向整合型的業務解決方案,許多非金融服務企業或組織正在提供傳統上由銀行或金融機構所提供的服務與活動。現在有許多非金融服務行業也提供金融服務,相關產業可能與金融服務業整合,或是正式取得金融業相關的營業執照或執業許可。犯罪者是依循金流來設計與編織其詐欺模式,此一趨勢使得犯罪者的攻擊目標更為廣泛,且難以預測。

根據此調查,20%的銀行被主管機關要求強化其金融犯罪調查手法,超過25%的金融機構未完成反洗錢及客戶背景調查的風險評估,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資料品質將會是企業的嚴峻挑戰,且產官學缺乏具有反洗錢及客戶背景調查專業之人才。

周建宏:辨識風險環節

落實防弊措施

現今的經濟犯罪環境越來越複雜,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高。然而,20% 的受訪者卻沒有執行舞弊風險評估;約有50%的嚴重犯罪事件來自於內部人員或團體,這類型的事件重創員工士氣及企業名聲。

周建宏建議,首先,企業應辨識營運流程中可能發生舞弊的風險環節,進而規劃預防性控制措施並宣導落實,其次,透過定期或不定期的稽核、管理階層審查,確保舞弊案件發生能快速偵測並保全證據,才能確保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機制若能內化為企業文化,將有助於公司提升治理能量並落實誠正經營精神。

鄭丁旺:忠實表述財務報導

建立誠正經營的企業形象

在「誠正經營與防弊鑑識」專題演講中,政治大學會計學系教授鄭丁旺表示,為了提升經營環境品質及健全資本市場,可透過道德勸說及法律制約兩種方式來進行,後者即為防弊鑑識,以法律制約作為道德標準的最低防線;而前者即是以道德勸說鼓勵企業誠正經營。而道德勸說可以援引的理論依據包括代理理論、競爭資本市場以及信息傳遞理論。

以代理理論來說,鄭丁旺指出,管理階層會透過誠正經營及忠實表述的財務報導,以降低代理成本(監督成本),發揮課責性的報告功能,好處是可以降低投資人對企業的風險溢酬,同時降低管理階層的道德危險與逆選擇,並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提高股價,進而建立起誠正經營的企業形象。

高志尚:防制企業舞弊

要靠事前監督和事後察查

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以「淺論公司弊案與治理」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缺乏公司治理的舞弊事件包括掏空公司、貪汙、作假帳及金融弊端等;缺乏企業社會責任的弊案則包括欺瞞消費者,以及產品或數字造假等。這些舞弊事件對股東、供應商和投資人等都造成傷害。

高志尚表示,要防制企業舞弊,必須依靠事前的監督和事後的察查,事前監督包括內稽內控、外部稽核、法令遵循、獨立董事制度和企業的社會責任;事後查察包括法律追訴、防弊鑑識、證據保存和社會制裁等。

劉國佑:採購舞弊

持續為企業嚴峻挑戰

在「採購舞弊之案例探討」專題演講中,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劉國佑指出,根據《2016資誠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分別有24%及23%的受訪者表示曾遭遇貪汙收賄及採購舞弊案件,雖內部稽核被視為強化公司治理的要素之最(76%),但仍有其侷限。

劉國佑表示,從2014年起,採購舞弊就為受訪者普遍反映的嚴峻挑戰,尤其於缺乏對第三方及中介人的了解及監督時,而此類舞弊也成為美國監管機構進行海外反腐敗法(FCPA)調查的主要推動因素。中國企業也存在採購舞弊等貪腐問題,中國政府近年持續關注反賄賂和反腐敗,而將多種類型的舞弊均歸納為「賄賂及腐敗」。根據2016年PwC中國經濟犯罪調查結果顯示,67%的受訪者表示遭遇採購舞弊、賄賂及腐敗,遠高於全球調查結果的47%。

林維成:企業及調查局

攜手打擊貪瀆舞弊

法務部調查局經濟犯罪防制處企業肅貪科科長林維成表示,根據調查局統計,在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期間,累計偵辦移送75件掏空資產犯罪案,犯罪金額124.47億元,平均每案犯罪金額1.65億元。(不含幸福人壽被掏空186億元)。常見的掏空資產方法包括高買低賣、低價高報、掩飾關係人交易、虛偽交易套取現金、虛增契約價格、收取回扣、驗收不實,或是盜賣存貨或試驗品、消化預算及虛偽報銷等。

林維成建議,企業需瞭解企業貪瀆犯罪成因、建立良善的內控制度,以及鼓勵內部檢舉人,並與調查局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包括主動檢舉、提供資料、保守秘密、協助破解電磁紀錄以及協請員工做證,共同打擊企業貪瀆,以維護國家及社會安全風氣、保障投資安全,同時維護公司利益、保障股東權益。

最後,在「舞弊防制與鑑識之最佳實務」專題座談中,由東吳大學會計學系教授馬嘉應、法務部調查局企業肅貪科科長林維成、資誠會計師劉國佑、資誠會計師許林舜及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蔡朝安,探討產官學界應如何共同防治舞弊與強化防弊鑑識制度等議題。

《2016資誠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每兩年進行一次,今年為第三次,受訪者來自115國共6,337位企業C-suite、各部門高階主管、財務、會計、法務及風險管理部門主管。受訪企業遍及各產業,包括製造業、金融服務、消費品、科技和專業服務業等,受訪時間為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

更多有關《2016資誠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請至:http://www.pwc.com/gx/en/services/advisory/consulting/forensics/economic-crime-survey.html

訊息來源: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3959.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