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花蓮影像外拍行 慈科大學習觀摩

中央社/ 2016.05.23 00:00
花蓮影像外拍行 慈科大學習觀摩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523 09:57:00)5月16日早上一場突如其來的豪大雨,造成桃園、鶯歌等地區嚴重淹水,以致於台鐵桃園北上雙向停駛、火車延誤。原定搭乘早上7:30前往花蓮拍攝『自然,在一起』、精舍農禪生活等影片,並順道前往慈濟科技大學為『藝文中心』規劃做場勘的經營規劃室姜郁雯、歐美圓、陳巍少、曹書豪等四位同仁,因為一場大雨,行程受影響。團隊決議先到松山車站,討論如何因應此突發狀況、順利前往花蓮。沒有多久,北迴鐵路復駛,團隊終於順利搭上8點左右直達花蓮列車,展開這次的花蓮外拍行程。

繁華熱鬧的都市,是大部分人類的居住環境,卻也是透過無數碳足跡與汙染後所創造出來的環境。砍伐樹木、新建高樓大廈,人類對大自然的開腸破肚,已造成地球傷痕累累。提起了行囊,走出戶外,遠離吵雜的都市,回到純樸的鄉間,一心要與自然共生息。【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拍攝,走訪花蓮市區小鎮、自然風光、花蓮靜思精舍,在田野間欣賞自然間的美,從遠處看到精舍常駐師父田裡耕種,體會「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精神。將「身」回到最原始的環境,「心」也回到最單純的美好。

在松山車站等候火車時,曾巧遇慈濟志工王明萌師姊陪同尼伯爾人醫會醫生及一行三人,剛好也要到花蓮。王明萌去(2015)年曾到大愛感恩科技分享尼泊爾大地震賑災心得,現在持續陪伴海外回來家人,以誠以愛的接引;而來自尼泊爾的馬坤達和勝偉醫師,4月30日參與花蓮浴佛大典,兩位醫師發心將正信佛教帶回佛陀的故鄉尼泊爾,這趟回花蓮更是慈濟人文之旅。

而大愛感恩外拍團隊16、17兩天的行程,計有拍攝花蓮自然風光、鄉土人文、花蓮靜思精舍農禪生活,為了製作【自然,在一起】自然生命印象短片。此外,考量到大愛感恩科技與慈濟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產學合作今年已邁入第四年,希望能共同在教育志業、環保志業上努力,共創更有深度與廣度的合作面向。團隊成員中三人均為慈科大校友,被指派觀摩慈科大校史館多媒體導覽系統、以及承擔場勘『藝文中心』布置規劃,整合多方資源、多媒體應用。規劃中之空間利用,包括大愛感恩科技環保產品、慈科大紅藜產品、咖啡館等,共同來豐富與活用。

面對參訪對象中雖然有三位校友,慈科大文宣公關組葉秀品組長及工讀同學仍慎重、正式的導覽校史館,從學校大事記要、證嚴法師與慈濟世界、創校緣起、基金會副總與歷屆校長、校園榮譽板、慈濟人文與博雅教育,到天涯比鄰、各系所專區,透過照片、文字、大愛台新聞等素材呈現,即時資料更新說明,「資料變動的以數位多媒體呈現,較不需更動的海報輸出,兩三年定期更新。」

藝文中心空間活用規劃,則是基於學校與大愛感恩科技的產業合作,共行在志業的無私平台,教育、人文、環保為主籌,來傳遞環保愛地球重要;更希望整合多方資源,以多媒體呈現互動專區,打造自主學習的多元教室。

當拍攝行程來到花蓮環保教育站,看見環保菩薩們各個專心做環保,73歲魏文雄,家住在台北新莊,經常在花蓮待上半個月以上,每日都到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一把年紀,頭腦清晰、動做靈活,看不出已經上了年紀。魏文雄壯年時為了家庭打拼事業,當人生功成名就、孩子都長大各自成家後,選擇回到花蓮,遠離世俗紅塵,以一顆單純心念投入環保行列,雖然承擔環保站站長多一份的壓力,但環保使命很重要,對的事做就對了!

藉著這趟花蓮慈科技大學觀摩暨影片外拍,從親身體驗實做學習,不僅增長自我能力,更培養團隊協調合作能力、拍攝技巧、活動行程規劃、及聯繫。大愛感恩科技不是以深植影響力為努力的目標,藉著環境教育的分享,傳遞環保人文,這次影片拍攝,走訪鄉間、親近大自然,傳遞簡約心生活,將「身」回到最原始的環境,「心」也回到最單純的美好,喚起人人心中愛與善的種子,共同友善大地。

訊息來源: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3829.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