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邱建富帶大家認識大腸癌與直腸癌

NOWnews/ 2016.05.21 00:00
記者鄧富珍/彰化報導

隨著國人生活及飲食方式西化,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已躍升為各類癌症首位,彰化市長邱建富去年體檢發現罹患「零到一期」大腸癌,手術後復原狀況良好,最近回診檢查,已無癌細胞,邱市長強調,目前透過飲食與起居控制,體力與精神已恢復95%,他籲請大家應多重視飲食習慣與運動,並定期體檢。

邱市長是在去年,由於體重過重,參加由彰化縣政府主辦的「鄉鎮市長減重比賽」體檢時,發現有潛血反應,進一步複檢,發現罹患大腸癌,原本應在去年11月中旬即進行手術,但為全力輔選總統與立委選舉,延到選舉結束後、今年1月21日安排入院接受「腹腔鏡顯微手術」治療。住院期間,邱市長的大腸癌為「零到一期」,而且並沒有產生淋巴結,加上癌細胞未擴散至血液,後續不用作化療或電療,只要定期回診追蹤。 為了提醒大家重視自己的健康,並加強對大腸直腸癌的認識與了解如何防治,市公所特別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俊宇作專題講座,數十位里長與市公所一級主管到場聆聽,邱市長也到場說明他復原狀況。 有關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與腫瘤的生長情形和位置非常有關。例如左側大腸癌症狀包括:直腸出血,最近排便習慣改變,新發生的便秘或腹瀉,大便變細和腹痛,以上症狀可能是因為慢性或急性大腸阻塞。而右側大腸癌症狀,則以:疲倦和其他與貧血相關的症狀及腹瀉為主。 至於直腸癌症的症狀包括:排便急迫感和裡急後重感,排便時帶血或粘液,排便不完全感,其他症狀如會陰處疼痛,泌尿道方面症狀和陰道廔管。較晚期的大腸直腸癌症狀,包括易疲倦、厭食和體重減輕,這些情形可能與轉移部位有關。 針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一般來說,早期息肉性大腸直腸癌可利用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加以切除,扁平型或浸潤型或非早期大腸直腸癌則以手術切除治療。接受手術切除的大腸癌,若病理檢查發現有淋巴腺轉移(即所謂第三期大腸癌),則病人應該接受六至十二個月的輔助性化學治療;高危險直腸癌病人則在手術切除後,應接受化學及放射線合併治療。 預防重於治療,為了遠離大腸直腸癌,應掌握三大預防之道,包括多吃高纖蔬果、每天做運動以及定期作篩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