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旅行在五十步的空間」展覽

中央社/ 2016.05.20 00:00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旅行在五十步的空間」展覽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520 09:31:40)東海大學藝術中心現正展出「旅行在五十步的空間-拉黑子‧達立夫個展」,展期從即日起至5月30日,策展人為美術系張惠蘭老師,展覽並於5月6日下午舉行開幕茶會。

藝術家拉黑子‧達立夫表示,「空間」是個帶著混沌的用詞,它所指涉的不只是視覺或其他知覺所定義的範圍,還包含心理的、靈魂的,或是以我們的語言來說,「無形」的空間,而「五十」則讓那個未定義感又再濃厚了一些,結合起來「五十步的空間」這個詞很符合我對這個海岸線的理解,一種未敘明,卻也不用大聲疾呼去強調的魔力,每個人來到這個地方都能感受,而且會用各自的方法去理解的神妙之所,與其說我對那份純粹潛力的狀態的著迷,那更像是一種我對創作的追尋,找一種可以跨語彙、跨族群、跨背景的溝通模式。

對於生活腹地原就狹小的港口部落而言,五十步幾乎就等於走到浪頭上的距離,這是一處生命等待與出發的地方,一個應該小心以待的警戒區域,但隨著現代的發展,這一段空間被迅速擠壓著,而人們對於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的輕忽呈顯在這樣的地帶。然而這從來不止是環境問題,身為世居於太平洋邊岸,靠著這片海洋餵養的花蓮港口部落阿美族人,我們所關注的海洋是一種涵蓋到所有生命消長平衡的永續觀念。對比現代科學實證主導的價值觀中,人們致力於為眼前的困境尋求一個單一、快速的解決方案,以「五十步的空間」為例,人們數十年來不斷重複在海岸邊投放消波塊,以為在解決環境問題,實則卻是不斷增強壓迫環境的力道,這與我們傳統的族群空間觀念有著很根本的不同,然而傳統面對環境的本能卻在這過程中衰退著。為此,我不得不以一種足以穿梭在傳統與現代間快速變換的觀看方式凝視這片海洋與此刻我們所共同面臨的現況。

當古老傳說中的兄妹sra跟nakaw第一次擱淺上岸,這片土地所提供的正是前面所說的那種,充滿各種可能的純粹潛力,而後歷經數代的繁衍,族人們與太平洋的互動、對環境重複探索,逐步的給予座標,並賦予意義。當海洋與土地紛紛有了名字,人們的想像力與情感也有了可依附的土壤,「夢」從此在此發芽生長。族人們千百年來行走生活於夢土之上,將記憶刻畫在礁岩裡,這些記憶便成就了值得承傳的智慧,而智慧被一代一代的實踐於生活的細節之中,閱讀這些細節即是為跨越族群與文化的理解開一扇窗,進而獲得親探那未知符號與隱喻的可能。

當我們凝視環境卻近乎無動於衷,那是因為我們已經失去了看見事物背後隱喻的本能,看不見神話、祖先、故事、感激或者禁忌,看不見所有平淡無奇背後的精彩與奧妙。然而這正是太平洋的偉大之處,她讓人得以在她的風景、色彩變化或者細微之處尋獲一個途徑與自身的成長經歷產生一種共振與關聯,回溯自己兒時的甜或者曾經想像過的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在觀看太平洋的同時,人們也為那觀看隱喻的本能悄悄撬開了一個縫隙,窺見生命的意義。太平洋運用她的語彙來喚醒所有人潛藏的本能,然而如果要能恢復或者維持這份本能,需要的卻是對世界的認知與未來想像的重建,甚至包含禁忌與規範,對我而言,那必然的途徑便是重複性的肉身勞動與對口傳神話力量的信任。

我以太平洋作為「五十步的空間」的出發,因為這是我的部落故事發生之所,也是我所有認知的根基,然而事實上「五十步的空間」並不單指這個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所站立的位置出發,試著往外探五十步,開啟一個甚至數個新的視角,看看自己以為再熟悉不過的地方。

展覽名稱:旅行在五十步的空間-拉黑子‧達立夫個展

展覽期間:即日起至5月30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12:00-18:00

訊息來源:東海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3777.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