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餘響入霜鐘 趙家珍古琴迸出當代

民生@報/陳小凌 2016.05.05 00:00
【文/陳小凌】短髮,一臉淺笑盼目,言談間而調皮、逗趣;但當她坐在古琴前,頭一低,靜如處子,剛柔並濟的琴音就這樣流轉出來;她是廣陵派、虞山吳派古琴傳人,中國大陸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人中最年輕的傳承者,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的古琴演奏家趙家珍。

從小拉小提琴,學鋼琴,原本第一志願是上海交大學理工,1980年同時考上交大和中央音樂學院的趙家珍,就陰錯陽差地跨進民族音樂的領域,隨古琴宗師吳景略、龔一和吳文光和張子謙的指導,讓她進入傳統文人音樂的深度探索,如今已成為大陸中生代的翹楚者。

趙家珍的技藝養成得自傳統文人音樂教養,對樂曲的演繹出新意於法度之中,集虞山吳(景略)派的自然之趣和廣陵張(子謙)派的誇張豪放於一身;並已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和特點。她的古琴藝術在兩岸樂界頗獲佳評,但她不拘泥於傳統,反而這些年來與西方多種樂器碰撞,在古曲中注入新意。如嘗試將古琴與單簧管結合的《琴蕭引》」、新疆手鼓融入古琴的《春風》、古琴和長笛合奏的《溯》,都是她的古琴新意。

「面對21世紀,我常感受到古琴是開啟我內心累積的覺受,透過音樂來豐富我自己;多年來我和它對話,不是宣洩我自己的感情,不是一般人提到古琴,總是聯想到多愁善感;其實我自己的個性是很陽光的,正面性,也不會在意別人說甚麼!」趙家珍認為音樂能充實人的情感,豐富生活,生活忙碌中總是能讓自己靜下心。「有時我遊山玩水,就是不照相;但回家後自然就將當時的情境留在我的音樂中!」

這些年她開始即興創作和表演,「完全是依當時的情境和氛圍而作。」此次應臺北市立國樂團之邀,趙家珍將在8日台北市中山堂舉行古琴獨奏會,不但帶來她的拿手曲目《平沙落雁》、《廣陵散》、《墨子悲絲》、《大胡笳》、《唐風》、《流水》、《瀟湘水雲》等等,這次也將為作曲家白浩鈺所創作的《俠風禪影》古琴曲作世界首演。

在傳統之餘,趙家珍還能自在對應於當代的美感觀照,因此也將演出《唐風》與《俠風禪影》。《俠風禪影》是白浩鈺為趙家珍量身創作的樂曲,將在音樂會中首次曝光。而《唐風》則是出自趙家珍之手,在國際知名擊樂家李聰農的伴奏下,將呈現唐朝的異域之音、中原之韻,一片歌舞昇平的盛世景象。

擔任策展人的音樂學者林谷芳表示,趙家珍是他認為「可以承接傳統,卻又能自在應對當代」的中生代琴家,「她擅長在古曲中注入新意,採諸家演奏之長,自陷光彩,這些諸如《廣陵散》、《流水》、《瀟湘水雲》等文人音樂經典中在她手中,以最古老的樂器發出了新聲,而有了古琴的時代之音。

「這些中生代的音樂家,如趙家珍,為這個時代立下了一些聲音,承先啟後;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轉身,都能讓後輩與當代人看到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經典美感。」「老輩琴家,彈的是生命的涵養,不但琴德更受到後人敬重,知名度與影響,更是泛而深遠。中生代琴家吸取理論知識,能快速掌握現代,在不斷摸索、創新後,很快便脫穎而出。」林谷芳說。

今天許多藝術家從生活的涵養美學、生命的安頓為起點,投注和付出畢生的學識和技藝。對一個「琴人」來說,透過他們的琴音,折射出了自我生命的成長、慰藉與超越。古琴演奏家趙家珍,就是這樣一位當代琴人。

圖說:古琴演奏家趙家珍一臉淺笑盼目。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