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成大教師成長課程 用互助與關懷帶老師成長

中央社/ 2016.04.20 00:00
成大教師成長課程 用互助與關懷帶老師成長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420 14:26:13)頂尖大學之所以頂尖是很多老師都專注於科研創新,較少走出研究室與院系或其他不同領域的老師交流,人際關係普遍缺乏,縱然遇到壓力也往往無從排解或獲得協助。為此,關注改善教育環境的成大教師會特別推出一系列「教師成長課程」,希望建構起一個校園關懷、經驗交流與分享的教師網絡,讓老師們在合作互助與關懷環境中成長。成大教師會理事長邵揮洲教授說,不只學生需要成長,其實老師也需要成長。

「教師成長課程」從4月20日起到6月底共開授7堂課,每一堂課聘請跨領域的專家講課,課程特色是跨領域教學、療癒、養生、教學經驗傳承等等,未來還將陸續設立隨時可交換意見的雲端平台,希望讓教師們感受到溫暖與相互扶持,帶來更多成長。

「教師成長課程」的第一節課「跨領域創新教學的眉眉角角」,20日中午登場,由成大工業設計系洪郁修教授、企管系周信輝教授、電機系張天豪教授等三位不同領域的教師談跨領域創新教學,並與來上課的老師們交談分享。課堂前先安排30分鐘的午餐會,先搭起彼此認識之橋梁、感受相互關懷的氛圍,消除大家的陌生感。

成大教師會理事長、亦為系統系教授邵揮洲表示,成大校園內有許許多多的演講,但多屬學術性質,生硬的主題讓不同領域的教師難以跨入,長期下來,教師在校內的人際往來多為相關領域者,一旦出現跨領域教學的需求或其他需協助的事項,才真切感受到建立不同領域鍊結的重要性。

邵揮洲教授指出,自己長期參與成大教師會會務又是現任理事長,與全體理監事討論後得一致的共識,教師會不只要為教師爭取權益也要展現關懷,讓教師在沈重的教學究壓力下感受到溫暖,激發出正面能量。

關懷與分享性質的「教師成長課程」是第一步,7課的內容都是教師會理監事討論出來的,前後花了近一年時間的籌劃才成案,用心程度可見一斑。

邵揮洲教授表示,課程設計考量場地空間有限,每場次設定的報名人數上限為50人,日後會視情況與需求增加名額。透過校內電子郵件披露課程與報名訊息,才一星期第一堂課「跨領域創新教學的眉眉角角」的報名人數就幾乎額滿。

邵揮洲教授認為,關懷與成長是相輔相成的,人感受到被關懷,就有機會促進人與人的交流、互動與成長、合作。教師會辦理「教師成長課程」的目標就是透過關懷、遞送溫暖,促進教師成長以及跨域合作。

「教師成長課程」7堂課,分別是4月20日跨領域創新教學的眉眉角角、4月27日一花一世界幸福療癒種子盆栽、5月11日教師權益-教師升等救濟二三事、5月18日心與心的傳遞-看見師生之間的美麗、5月25日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6月8日日常疼痛控制、6月15日我的鮮師時代 - 那些年一群新進老師共同走過的恩典之路!。

訊息來源:成功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91839.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