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京華城 葡萄桑颱風

高教105大限 加快大學教授入世腳步

大成報/ 2016.04.19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報導】

105學年度台灣高等教育的招生將面臨「105大限」,勢將造成大量的大專院校減併、轉型或退場,也會造成至少1萬名大學教授的失業潮。如何藉由入世研究,開啟後高教未來,科技部人文司管理一學門與中衛發展中心於4月19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綜效講堂」,邀請100位教授共同「入世」研究。

入世研究源自於入世學術(engaged scholarship),意指大學教授從原本只服務學術社群的研究工作中,加入與實務社群的合作互動與知識交換,整合教學與服務工作,讓學術研究成果亦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創造公共利益。此種釋放大學教授研究能量,鼓勵教授帶領學生共同參與社會的問題解決,可能才是解決後頂大時代教授過多的務實之道。

針對管理學者的入世研究,論壇引言人科技部人文司管理一學門召集人陳厚銘率先點出幾個管理學界的反思:政府施政無感,食安等管理問題層出不窮,管理學界的知識分子Where are you?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出了問題,管理學界又做了那些豐功偉業?政府國家戰略規畫管理學界有多少人參與?管理創新與社會實踐之開放平台如何建置與執行?管理學界如何擴大社會影響力?以這五問省思管理學者的未來角色。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則以「王道精神」,對學術研究與自主創新、自創品牌提出建議,施振榮表示:「SCI可能落入西方價值觀的代工模式,學界應發展對台灣社會及產業有衝擊的入世研究新模式,其中台灣經驗即是貢獻世界的具體表現。」

科技部人文司司長洪世章,則以S = PI AKC 3 / 2HG公式,史蒂芬·霍金的宇宙觀談起,並以《美麗境界》、《大賣空》…等多部熱門電影巧妙對比學術研究;並以《雨果的冒險》、《型男飛行日誌》妙寓管理學者的特質,最後再引葉問系列三部電影,闡釋學術三部曲:首部曲見自己、二部曲見天地、三部曲見眾生。

教育部吳思華部長,以高中職入學分發、偏鄉小校、教育共善三個案例談起,對於入世管理學提出三點想法:(1)關懷:天下事/視如己出(立言/立功);(2)創新創業:教育創業家;(3)成果分享與典範擴散:專書、臉書、微電影、短講。分享三項配套:(1)大學定位:分類與評鑑;(2)教師評量:(3)專案評比。

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胡均立則指出2010-2014年間,台灣有五個領域的論文之相對世界影響力的指標表現上已超過了世界水準 (指標值>1),分別為農業科學(1.41)、工程學(1.01)、太空科學(1.26)、物理 (1.07)與地理學,台灣的社會科學領域之相對世界影響力為0.93(指標值略小於1),相對於前個五年期呈上升,期勉將此學術實力橋接產業需求。

由於入世研究應與多元升等措施配套推動,論壇中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逢甲大學副校長蕭堯仁,也分享了多元升等的案例,與在場學者進行精彩互動。

最後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佘日新指出:「與社會接軌、回應人民需求的入世學術可能更適合台灣小國的現況。」台灣是一個小國,為了追求國際頂尖大學排名,將過多的資源投入於與台灣社會現象無關的出世研究,而犧牲教學,不僅無法培育出符合本土產業或社會所需的人才,更浪費了珍貴的人力資本,入世研究,為台灣競爭力起飛之重要腳步。

(圖由中衛發展中心提供/右起中衛發展中心佘日新董事長、大葉大學武東星校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胡均立院長、科技部管理一學門召集人陳厚銘教授、教育部吳思華部長、智榮基金會施振榮董事長、科技部人文司洪世章司長、逢甲大學蕭堯仁副校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