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脊椎滑脫症怎麼辦?一定要開刀嗎?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6.04.06 00:00

高雄市1名78歲的徐姓老翁,在家看電視,突然腰椎下盤一陣酸痛,不僅右腳單側產生抽搐、麻木,甚至延伸至小腿處無法站立,家屬見狀緊急送往醫院,後超音波確診為「腰椎間滑脫」,除以藥物暫緩疼痛外,醫師並建議利用微創裝置骨釘,一勞永逸解決病痛。

腰椎間滑脫就是所謂的「脊椎滑脫症」,是指脊椎的椎體移位,造成馬尾神經壓迫或神經根拉扯,而產生腰痛或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執行長楊椒喬醫師指出,依據滑脫的位置,每個病患症狀不盡相同,但通常腰痛會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有些患者會同時伴有椎管狹窄症的症狀,通常在走一小段路後,兩下肢產生抽痛、麻木現象,必須休息片刻才能獲得緩解。

脊椎滑脫症 病因症狀不同

腰椎滑脫大致上可分成5大類:

1.因先天腰椎結構不正常引起,通常發生在腰薦椎附近。

2.椎弓斷裂引起。

3.退化性滑脫。

4.外傷性滑脫。

5.病理性滑脫。

其中較常見的腰椎滑脫為椎弓斷裂性滑脫及退化性滑脫。

1.椎弓斷裂性滑脫:好發於1至14歲,可能和遺傳和外傷有關,在成年後滑脫的現象會趨於和緩。

2.退化性滑脫: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年人,導因於腰椎關節的長期退化而造成不穩定。

疼痛無法減輕 可考慮手術

楊椒喬醫師強調,當脊椎體並未滑脫很遠時,開始會先給與病患非手術治療,以藥物治療來減輕疼痛和肌肉攣縮,另外,限制患者的活動讓患者的背部休息,這樣可以幫忙降低發炎反應及減輕肌肉痙攣,如果在一段時間的休息之後症狀依然持續的話,也許可以穿上護具2至3個月,藉著支撐及固定脊椎,以減輕疼痛及發炎反應。

若是滑脫嚴重或經以上保守療法無法改善症狀者,包括:疼痛無法減輕、腸道或膀胱功能異常明顯、運動機能障礙或行走能力受限及腰椎持續進行性滑脫,應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楊椒喬醫師(右)強調,若滑脫嚴重或保守療法無法改善症狀,應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傳統VS.微創 超級比一比

楊椒喬醫師表示,目前手術的主流是脊椎後融合併脊椎內固定手術,脊椎融合術通常在脊椎滑脫症患者做完椎板切除術後立即執行,融合手術是用來把兩個脊椎融合成一個,以防止滑脫加劇,減輕疼痛,當此手術合併椎板切除術時,融合可以減少神經的壓迫。在這個手術中,醫師會置入少量的移植骨在有問題的脊椎體,神經外科醫師同時會置骨釘來除止2個脊椎體移動,藉此保護移植椎骨來確保癒合的更快更好。另外,椎體支架可以提供更穩定的骨融合結構及更徹底的神經減壓,現在也廣泛被使用。

1.傳統手術:從中線劃開皮膚,將肌肉往兩側剝離,再打入骨釘,因此需要較大的傷口,常常動輒30公分,手術時間長,失血量較多,術後病患因為傷口疼痛,需大量的止痛藥,近1周才能下床活動,通常2至3個禮拜才有辦法出院。

2.微創脊椎固定術:則只需要在皮膚中線外劃開約1.5公分的小傷口,不用經歷冗長的肌肉剝離的程序,直接將骨釘打入便完成手術,明顯縮短手術時間及失血量,術後因傷口小,許多病人隔天就可以下床活動,甚至有病人住院不到1周便可回家上班。

脊椎滑脫症術後保養 復健是重要關鍵

術後的保養方式有哪些呢?楊椒喬醫師指出,脊椎滑脫症術後的復健治療是極為重要的環節,通常會用熱療、冷療、超音波和電刺激療法都可用來減低肌肉不適和痙攣,特別是背部和大腿後側痙攣的肌肉,進而加強訓練腹部和下背的肌肉。

患者在術後還需穿著穿熱塑型護具4至6個月,甚至1年,以保護脊椎,避免再次出現腰痛。在做完腰椎融合手術後1週便會開始復健療程,術後也需要保持正確的姿勢、規律的生活及適度的運動,才能讓身體常保健康。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8/3737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