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兩岸監督條例要考慮談判現實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6.04.06 00:00
文章摘要:如此一面倒向立法權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完全不考慮兩岸談判現實,勢將造成未來蔡英文政府推動兩岸談判的重大障礙,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批評如此嚴格的監督條例形同「兩岸不協議條例」,並非無的放矢。 民進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終於出爐,固然已經刪除容易引發爭議的兩國定位和公民複決條文,但整個監督過程分為「談判前、談判中、談判後」的三階段審查,完全不考慮台灣動輒卡關的國會現實,連民進黨立委段宜康也不得不承認「如此嚴格的監督機制舉世罕見」。

更嚴重的是,如此一面倒向立法權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完全不考慮兩岸談判現實,勢將造成未來蔡英文政府推動兩岸談判的重大障礙,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批評如此嚴格的監督條例形同「兩岸不協議條例」,並非無的放矢。

我們不妨以即將適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兩岸貨貿談判,說明民進黨版本是如何脫離談判現實,將會造成多大的兩岸談判困難。

首先在談判前,規定主管機關必須就所涉及的國家安全影響,邀集相關機關進行初步審查。問題是,目前馬政府授權的談判主管機關,是經濟部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幾乎都是國際經貿專才,這些人為了避免未來惹禍上身,未來對於何者可能「涉及國安影響」,恐怕都不敢自行決定,很可能都推給更懂兩岸敏感紅線的陸委會、乃至國安會決定。

舉例來說,是否開放進口大陸農產品、大陸建材、大陸鋼鐵,現有的貨貿團隊都是比照其他自由貿易談判處理,只考慮是否符合台灣整體經貿利益。但對於某些習慣泛政治思考兩岸經貿的深綠人士而言,個別開放的大陸產品,卻都有可能上綱到「涉及國安影響」,因而產生讓貨貿團隊大呼意外的反對意見。

問題是,兩岸貨貿涉及的大陸工業產品,待協商項目就高達6738項,如果都要推給陸委會或國安會審查是否「涉及國安影響」,貨貿談判如何進行?民進黨版要求主管機關在談判前必須提出「可能涉及之利害關係人及其影響評估,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並備質詢」、「應主動規劃採取可行有效之方式,廣泛蒐集輿情反映掌握利害關係人實際需求」,但不管是哪一項大陸產品開放進口,都必然產生相對應的台灣利害關係人,以台灣有限的經濟研究能量,現實上並不足以針對6738項每一項大陸工業產品進口,分別提出深入的影響評估報告。

更嚴重的脫離談判現實,顯然是在「談判中階段」的國會監督。民進黨版本規定行政機關於談判中,應說明兩岸擬進行業務溝通或正式談判之進展,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並備質詢。但以貨貿談判為例,目前已經進行13輪談判,仍有將近10%項目(大約700項)陷入僵局,主管機關一旦被要求赴立法院報告,「談判進展」究竟要揭露到何種程度,才算合法過關?針對談判爭議項目,主管機關是否必須說明整體談判策略、乃至談判底線?這恐怕將衍生出兩個嚴重問題:

首先是立法院如何確保談判機密不外洩?畢竟台灣立法院向來沒有秘密可言,即使形式上稱為「秘密會議」,卻從未貫徹到底,對於國家機密外洩,立法院也從未追究查辦。例如個人擔任立委期間,曾參加「交通部ETC招標調查委員會」,每位立委都被要求調閱資訊不得外洩,但媒體幾乎都是在第一時間就得知調查狀況,立法院也不了了之。甚至連洩密後果更嚴重的軍購和國安密帳專案報告,表面上也都是「秘密會議」,但媒體也幾乎都是同步掌握立法院訊息。

由於貨貿談判涉及兩岸關稅減讓,每一項目的談判底線,都涉及極為龐大的產業利益,個別立委一旦可在「談判中審查」提早獲悉我方談判底線,就有可能與兩岸利益團體進行勾結,但民進黨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顯然對立委可能犯下的洩密利己行為,並未作出任何有效防範。

其次是立法院得針對談判中的兩岸談判進展提出修正建議,也將衍生出嚴重問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特別強調,此階段將採取「逐條審議、逐條表決,充分表達意見」、「兩岸談判的初步共識,一定要經立院認定、修改才可簽署,若發現疑慮,可隨時中止談判」,顯然完全脫離談判現實。

畢竟,貨貿談判涉及的大陸產品如此龐雜,很多可能完成的交易,都是互有輸贏、環環相扣的包裹交易,根本不可能「只要對我有利、不能對我有害」,一旦立委堅持要拆掉某個包裹交易條件,很有可能導致整個談判的土崩瓦解。

更嚴重的是,一旦授權立法院可以隨時中止談判中的兩岸交易,站在第一線的台灣談判團隊,形同始終處於不確定的授權狀態,大陸必將不斷探詢台灣談判團隊究竟能否搞定立法院。如此陷入不確定授權的台灣談判團隊,如何可能對大陸建立談判權威和信用?

最後是「談判後階段」,儘管民進黨版仍然延續馬政府的「逐條審查、全案表決」,但決定加上「立法院得對部分條文附加施行之配套措施」,卻使兩岸談判增加頗多困難和變數。以已經完成談判的服貿協議為例,如果台灣堅持只要對己有利的金融和電子商務,卻不要對大陸有利的其他服貿項目,大陸豈有可能同意重啟談判?更可能的結果,恐怕是導致新的服貿談判僵局,讓原本已經通過的服貿包裹交易,重新回到爭議原點,結果連大陸原本已經同意開放的金融和電子商務,也將化為烏有。

正因為民進黨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不但脫離立法院現實,同時也脫離兩岸談判現實,也難怪大陸會在第一時間做出「毫無善意」的理解。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台海研究》主編倪永杰就表示「一旦這個條例通過,談判將很難進行下去」、「枷鎖一旦套上,就很難解開,兩岸協商談判將變得寸步難行」。長期對台灣相對友善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也委婉表示「法案如果通過,今後兩岸商簽協議將面臨冗長的程序,浪費社會資源,拖延兩岸合作進程」。言下之意,不管是既有的服貿重啟談判,或正在進行中的貨貿談判,都會因此變得更加困難。

【圖片為資料照】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