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什麼樣的上司才能獲得下屬的信任?

優活健康資訊網/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2016.04.01 00:00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職場上的領導者和領導能力,一定會談到一個問題: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何不同?如果以英文來看,「leader」指的是「領導人」;「manager」則是指「管理人」。兩者並不一樣。不過,領導者也好、管理者也好,兩者的任務都是「擬定策略,激發團隊裡的每個人發揮最大能力,以確實達到目標」。

因此,身為領導者,經常被要求必須具備長期策略或面對創新挑戰等多種能力,不過,我最重視的卻是「下屬的信任」。如果不受下屬信任,走在未知道路上的領導者將不會有任何的「追隨者」(=下屬)。

在後續內文中,我會針對「什麼樣的上司才能獲得下屬的信任」詳細說明,簡單來說,值得下屬信任的上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確實觀察下屬的所有行為,對其優缺點瞭若指掌」、「對下屬給予認同,並對其成長有所期望」。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太困難了,沒有辦法做到,但只要看完本書就會知道,這一點也不難,任何人都可以立刻就開始實行。另一方面,身為領導者,你對團隊應該抱著什麼樣的期待呢?針對打造團隊及活化團隊的方法,本書會將重點放在團隊成員對於達到主管期望行為的「主動力」,換句話說,就是提升下屬的「主動欲」以達到目標。

根據研究,同樣的工作內容,員工只為了賺錢或怕被主管罵才做,私底下其實完全不想工作,也就是「不得不做=Have to do」的心態,跟從工作中找到意義和樂趣、「想做=Want to do」的心態,兩者的工作效率差了四倍之多。

換成小孩讀書的例子來看,應該就會明白了。父母如果會因為小孩不讀書而生氣,孩子就會為了不讓爸媽生氣而念書,而不是為了成績而念。這就是「不得不做=Have to」的心態。這種情形只是為了不讓爸媽生氣,因此不會太用功,當然成積也就不會太好。工作也是一樣,如果員工的心態是「Have to」,他所在意的就不是業績目標,而是主管的臉色,就只會想到「怎麼做才不會被罵」,完全不會考慮「如何達成目標」。如此一來,工作效率當然不可能提升。

因此身為主管,目標應該是將感覺被迫工作的「Have to」團隊,改變成主動、積極的「Want to」團隊。有些人或許會覺得不可能將人從「Have to」變成「Want to」,畢竟要改變一個人的個性非常困難。然而,在行為科學管理中,將「Have to」變成「Want to」並不需要改變人的個性或想法,只要提升他的「行為主動力」就可以了。人類有一種共通的行為原理,只要利用這個原理,就有可能提高一個人的「行為主動力」。

將團隊從「Have to」變成「Want to」的關鍵在於,一旦下屬做出你希望他做的行為,就必須確實地給予評價。任何人都一樣,當自己的行為受到認可(特別是受到上司的信任),就會主動再做出相同的行為。相反的,「不被認可的行為」就不會再出現了。

本書將告訴你如何打造並維持一個讓下屬感到「Want to」(行為受到認可,工作愉快)的工作環境,並進一步針對與下屬之間的溝通,以及「報連商」(報告、連絡、商談)和「會議」成效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法。此外,也會介紹一些利用行為科學管理的獨特觀點所發展出的小道具,例如可以讓下屬持續做出期望行為的「小型會議」,或是可以激發團隊能力的「感謝卡」等。

面對無法達成目標的下屬,不需要怒斥對方,只要找出達成目標的方法,並具體教導他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要不斷給予「稱讚」和「認可」,讓他能繼續做出你希望他做的行為。這才是為了提升團隊成果、激發下屬能力,身為領導者最重要而且應該要做的事。

(本文摘自/不懂帶團隊,那就大家一起死!/如果出版社)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