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氣急攻心」 心臟病發風險高

中央廣播電台/張德厚 2016.04.01 00:00
環保署長魏國彥因「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動心血管手術治療。醫師指出,俗稱「急性冠心症」的「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包含急性心肌梗塞、不穩定心絞痛等症狀,外在壓力或煩躁、憤怒等情緒影響,都會增加「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發作的風險。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是指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血管內膜產生斑塊堆積,引起血管內膜局部狹窄,影饗血流、引發心肌缺氧;包含不穩定型心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等都是「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較危急的狀況。

王宗道指出,「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發作有遠因和近因,遠因是心臟血管本來就有堵塞,近因則包含外在壓力或煩躁、憤怒等情緒影響。王宗道:『(原音) 一些壓力賀爾蒙的增加,所以血壓升高、血糖控制不好、血脂肪也會上升,血管也會痙攣收縮,所以原先狹窄的地方血流已經有點差了,在收縮的時候造成血流更糟糕,因此局部就可能有缺氧的狀況,更嚴重也可能引起心肌梗塞的問題。』

王宗道說,心臟疾病即使長期處於穩定的狀態,也會突然間變得不穩定,提醒民眾對於相關症狀要有所警覺。王宗道:『(原音)譬如說你平常活動就會胸悶,可能休息的時候都好像都沒什麼事,或者不太活動症狀不明顯,如果稍微劇烈一點就會容易喘的話,就是要注意,提早做檢查、弄清楚狀況,免得都沒有吃藥保護,突然發生可能就會有悲劇產生。』

王宗道指出,若1周出現3次以上的胸悶,或每次胸悶達15分鐘以上等症狀,就應做心導管檢查;若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達到血管直徑70%,或相關症狀頻繁發作,就極有必要做心導管手術,安裝心臟支架,及早發現治療可把死亡率降低20%~3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