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手指疼痛動不了 週邊動脈阻塞險釀截肢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6.03.25 00:00

醫院門診中,週邊動脈阻塞(PAOD)好發年長慢性病族群,常會造成病患肢體缺血硬化,而產生各種不同程度的血管病變。醫師指出,平日除要控制飲食、戒菸,以及控制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險因子外,早期發現治療也很重要,不控制恐有面臨截肢風險。

胡祐寧醫師(如圖)強調,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常發生於65歲以上中年人,若有抽菸或糖尿病史則可能提早於50歲就開始發生。(圖片提供/斗六成大醫院)

雲林1名66歲的林先生,平時習慣每日抽1包菸,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長期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拿藥物控制,但並未完全照醫囑規則服藥。詎料,日前右手無名指疼痛且無法活動3日,連續求診幾家醫院,都被告知可能要截肢。

週邊動脈阻塞 無名指痛險截肢

之後,轉往斗六成大醫院由心臟血管外科胡祐寧醫師負責治療,經觸診發現病患的右手無名指冰冷且發紺,後確診為週邊動脈阻塞,所幸在經過嚴格的血糖控制、戒菸,並輔以藥物治療,1個月之後,林先生的右手無名指逐漸恢復溫度及血色,活動時也不再有疼痛的情況。

醫師警告,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及抽煙習慣或狹心症的人應該特別注意週邊動脈阻塞的危機,初期只要使用藥物控制即可,但是若已經出現走路會酸麻、疼痛等狀況,而又輕忽延宕治療,最後恐只有開刀截肢一途了。

動脈狹窄硬化 血管病病風險高

胡祐寧醫師強調,身體的動脈負責輸送血液到全身,就像身體內的自來水管線,管線用久了多多少少會硬化變質或卡雜物造成管線狹窄;身體的動脈也是一樣,受到年紀、血脂、血壓、糖尿病等影響,長期下來可能會發生動脈硬化及狹窄甚至阻塞。

身體的動脈一旦阻塞,得不到血液的組織就有可能缺血壞死;發生在冠狀動脈會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頸動脈會造成中風,發生在週邊動脈則是像案例中的林先生一樣,有截肢的風險。

週邊動脈阻塞好發年長患有慢性病的族群,平日應做好健康管理,可避免心血管病變。

週邊動脈阻塞 銀髮族健康殺手

臨床上,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常發生於65歲以上中年人,若有抽菸或糖尿病史則可能提早於50歲就開始發生。案例中的林先生是發生於手指頭,但臨床上更常見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發生在下肢,病患常以「間歇性跛行」的症狀表現。

其餘常見的臨床表現還包括慢性傷口以及肢體末端不明原因冰冷或疼痛。週邊動脈阻塞性疾病需要專業醫師評估並考慮給予藥物治療、導管手術甚至外科手術繞道,一旦有類似症狀,則建議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

【醫師小叮嚀】:

如果家中上了年紀的長輩,走路時常會抱怨腿部酸麻、腫痛甚至晚上睡覺時會突然出現抽筋等現象,就應該注意是否有週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建議年長者平日應養成適度運動,控制血脂肪在正常值內,若有抽菸的習慣則建議戒菸,有糖尿病的病患需嚴格控制血糖,如此才能好好保養自己的動脈。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7/37322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