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布拉瑞揚+古名伸 雙舞作舒壓走活

民生@報/陳小凌 2016.03.14 00:00
【文/陳小凌】現代人面對生活的焦慮和壓力,如何找到可行的出口?編舞家古名伸和布拉瑞揚,分別從「接觸即興」與排灣族原民土地的能量,推出最新舞作《沙度》與《阿棲睞》,國家兩廳院2016「1+1雙舞作」將於5月14日至15日於國家戲劇院登場。

古名伸說:《沙度》主要一個談論現代人跟壓力及焦慮抗衡的舞作,而「沙度」二字是巴利文的「如此這般很好」、「善哉善哉」的意思。「而我創作的《沙度》像是一個寓言,故事裡面有一個紅衣小女孩,她如何與舞作中的角色「沙度」進行抗衡。或許與壓力相處這個主題可能較為沈重吧,因此在創作發展的過程中,就逐漸發展成一個不那麼沈重的形式,讓舞作訴說一個故事,呈現一個比較輕盈的感覺。」

古名伸多年來她透過演出、工作坊、教學,讓舞者和觀眾對接觸即興有更為深刻的體驗,《沙度》除了再次探索身體的可能,更加入人性的關懷,如同一個童話故事,故事中的主人翁是一位紅衣女孩,及她所製造出來叫做「沙度」的怪物,「沙度」並不是具體而真實的存在,而是由紅衣女孩的狀態所對應產生的幻象。

古名伸期望《沙度》能透過舞蹈的詩意與想像空間,談論現代人焦慮的議題,並找到可行的出口,舞蹈中透過紅衣女孩的描述,讓觀眾瞭解焦慮的形成,展現如何與恐懼相抗衡、和解等過程。

「回到台東後,我從零開始做一個學習者,台東的生活看起來的很平淡,但也正是因為這份平淡,能讓人更細緻的察覺到海跟山的變化,這就是我目前創作的來源。」回歸故里台東發展的布拉瑞揚說:「創作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已經不是要強迫自己告訴別人,自己是誰?去努力證明自己。現在我的創作階段已經來到了「生活」與「創作」越來越密切的階段,創作就是從生活來的。」

藉由《阿棲睞》的呈現,布拉瑞揚希望讓都市的觀眾也能呼吸來自原鄉真誠飽滿的熱情。他說:阿棲睞(Qaciljay)為排灣族語「石頭」的意思。「就像一個石頭一樣,人只要一點點光,就能找到他自己的姿態,繼續的生活。」「如果我們一定要說話,是不是用唱的比說得更好聽更動人,如果我們一定要唱歌,是不是有了身體之後就更接近靈魂?」

因此,「有聲音的身體」是布拉瑞揚目前努力想走的路,並試問為什麼我們要去山上走路、唱歌?我們會在歌的學習當中,讓身體走在山路上,讓歌緩緩進入身體,再回到作品中產生意義,才有機會認識自己,看見歷史,然後對應當下。

布拉瑞揚認為文化是流動的,「歌跟舞在我的血液裡面是很自然的,但因為我在台北生活25年了,因此這些歌與舞對我來說其實已有些遙遠,但我希望這些歌跟舞,能夠很自然的流露在我的作品《阿棲睞》裡面。」《阿棲睞》想透過舞作展現當「石頭」從斜坡上滾落至山谷落腳,並非意味著結束,而是另起了新的石柱,在山谷中重新開啟田畝,繼續生活,繼續「走活」。

圖說:編舞家古名伸與布拉瑞揚談新舞作。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