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桃園正在大力翻轉中(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

大成報/ 2016.03.08 00:00
(大成報總主筆郭憲鈴專欄)2016年在桃園市舉行的「台灣燈會」已於上星期日夜晚熄燈打烊結束,從2/22到3/6兩個星期的燈會總共吸引參觀總人數達2049萬人次,幾乎全台灣除了傷殘老弱者或行動不便者外都參與此項春節燈會活動,比去年在台中市舉辦的1375萬人次多出了將近七百萬人,顯示桃園市政府此次用心舉辦台灣燈會之努力受到全民之肯定,也顯示蔡英文口中的「胖周瑜」鄭文燦市長展現市政建設的完美企圖心,由此項全國性活動又再次證明「綠色執政品質保證」之鐵律以及桃園正在大力翻轉之強大力道;鄭文燦市長領導的市府團隊非常成功的舉辦2016年台灣燈會所帶來空前的人潮與盛況、也帶給桃園市二百多萬市民無限的榮耀與尊嚴;桃園市更利用地處國門之優勢非常成功的做一次國際宣傳,很多外國遊客與大陸遊客(據估計超過六萬人)都光臨觀賞這場被外國大媒體喻為「沒有雲霄飛車的迪士尼樂園」的台灣燈會;同時今年燈會也締造許多「第一」之紀錄:其中包括會場之大為歷年第一、共達32公頃,相當等於台灣大學本校區;其次是26公尺高的主燈亦為歷年最高;第三是總共1100組燈組為歷年最多而且參觀總人數歷年最多;第一次有各國燈組參與展出、如日本、韓國、土耳其、泰緬越馬等東南亞四國、還有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其中日本就有北海道、名古屋市、成田市、千葉縣、三重縣、三原縣、香川縣等七縣市道來台參展交流;另外還有天主教來參與盛會、與佛教、道教一起溶入今年燈會的多元元素之中;而且這是第一次台澎金馬一同參加之「台灣燈會」;第一次有最多國際大媒體派記者團來採訪(共19國家地區80家國際大媒體),超過300位國際貴賓蒞桃參觀;據民調顯示超過97%的參觀民眾非常滿意此次燈會之接待與完善之佈展;毫無疑問地此次台灣燈會已讓桃園市在國際城市中打響甚高的知名度,大大拉抬桃園市在國際城市中之地位,就像鄭文燦市長在閉幕典禮說的「新的桃園已站在歷史的起點上」。

桃園市是台灣第六「都」也是台灣的「國門」,桃園市有兩大特色就是「多元族群文化」和「尖端科技夢想」,鄭文燦市長就是利用桃園市此兩大特色與「國門」的特殊地位將燈會辦得有聲有色、有模有樣;國際知名媒體記者還喻為比「迪斯尼樂園的夜間遊行」還精彩;預料不久的將來此次燈會之迴響將會在歐美、日韓、紐澳、東南亞各國、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甚至穆斯林世界發酵,屆時「桃園」就不只是台灣的桃園、將更是世界的「桃園」了。

桃園市的人口結構是全台灣各縣市最多元的行政區,除了一半以上的閩南人還有全國各縣市最多的客家人(將近八十萬人),外籍勞工約十萬人、另外有六萬五千個家庭的外籍配偶、所以菲泰緬越印尼人就有十幾萬人;1949年國民黨政府敗逃台灣而移居甚多外省人落腳於此,總人數為全國各縣市之冠(昔日桃園縣市共有86處眷村),連後來自滇緬邊區撤退來台的「反共救國軍」也定居在此;就連自金門馬祖兩縣遷居來台的亦甚多人在此定居,桃園市八德區是馬祖在海外最多的「僑居地」、總人口比馬祖四島人口還多;除此之外桃園市的復興區是以泰雅族為主的山地鄉;所以閩客外省和原住民及全國第四多的「新住民」和金馬移民構成桃園市多元文化之特色、也構成今年燈會之特色之一,讓今年燈會增添甚多多元化與國際化之色彩。

桃園縣自呂秀蓮擔任縣長後大力發展科技產業、尤其是尖端科技,她認為桃園應比新竹更適合發展成「科技城」,所以在她任內就大力開發甚多「科技園區」(包括桃園航空城、黃金海岸、桃園工商綜合港都是她任內規劃的),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桃園市現在已開花結果變成名符其實的科技城,為桃園市與國家創造不少稅收,也使桃園市成為六都中財務結構最佳者,桃園市在爭取升格時桃園籍的立法委員都在國會大聲說「只要讓桃園縣升格,未來的「桃園都」不需要中央補助半毛錢」,由此可見桃園市財務之豐盛,這些都是高科技產業帶給桃園市的油滋滋的油水;就像蘇貞昌擔任台北縣長時大力翻轉「新板特區」和開發新莊區,為新北市帶來數兆產業經濟收入一樣;呂秀蓮為桃園縣浮出數十隻「科技城」的金雞母,這次也讓鄭文燦市長在「台灣燈會」中大顯身手、大展風華,讓桃園市的科技城形象更隨著今年燈會之光華流傳到世界各國。

這次「台灣燈會」在國內外創造很大的轟動,不但各國各大媒體大幅報導,甚至還有人建議搬到海外展覽;當然這是另一個要慎重考慮的主題;台灣燈會自1990年開始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辦至今已有27年頭,已成為台灣本土興起的重要文化活動,27年間日新月異年年翻新、創造很多新文化創意,一隻花燈千樣表情、玲瑯滿目,今年桃園市又大翻轉「台灣燈會」也翻轉桃園市本身,讓桃園市脫胎換骨「轉大人」,相信未來的桃園市將展翅高飛,就像桃園國際機場的飛機飛到世界各地,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作者郭憲鈴係大成報總主筆、曾任全國營造公會總幹事、現任台灣國策研究會會長)(本專欄言論非代表本報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