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用創意活絡校園創業氛圍 第一科大首創全校必修「創意與創新」課程

中央社/ 2016.03.04 00:00
用創意活絡校園創業氛圍 第一科大首創全校必修「創意與創新」課程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60304 18:07:13)近幾年,創新創業教育吹進台灣,第一科大早在2010年率先轉型「創業型大學」,但並非狹義的要求師生都去創業,而是透過教與學,讓師生具備創新的特質,及擁有「熱忱、投入與分享的創業家精神」,使學生兼具就業與創業的能力。

然而,最大挑戰在於如何透過課程與教學強化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能?第一科大認為「創意發想」是推動創新創業不可或缺的基礎活水,作為「創業型大學」的開創者,更是在去年創全國先例,將「創意與創新」課程列為全校必修課程。

創意與創新學什麼?

這個課程的上課方式很特別,課堂上沒有標準答案,老師鼓勵學生天馬行空探索想像;打破學科藩籬,推動學生跨科系合作;最後透過創意發想,鼓勵學生將點子產業化。

課程規劃與籌備超過一年,過程中,讓所有老師陷入思考的問題是「創業型大學的精神在哪裡?」「創意與創新學什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魏裕珍表示:「學生無論未來投入職場或是準備創業,核心精神在於擁有創意與創新的能力。」也就是「創意與創新不僅僅是新的、好的點子,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意是什麼,怎麼教?

不過,最令大家好奇的是「創意如何教?」、「學生怎麼學?」負責教材編纂的創新設計工程系教師陳建志指出:「教創意,除了基礎理論,最重要的是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盡情發想創意。」創意沒有標準答案,發想可以天馬行空,但最終目的必須滿足「人類需求」,讓生活更美好。

陳建志認為:「創意來自於發想我們生活周遭的不便或問題,然後試圖想出解決方式。」舉例來說,「你要如何避免兒童居家事故的發生?居家客廳、廚房、浴室等有哪些地方暗藏危險?你可以為孩子營造怎樣的安全環境?」這就是創意發想的來源,將創意貫徹於生活中。

「創意與創新」第一堂課,陳建志賦予學生優先任務「我要你們設身處地的去關心與觀察周遭環境,從中挖掘你現在遇到哪些問題,然後你想要怎麼解決。」修課學生行銷系鍾承諭表示:「老師告訴我們『需要為發明之母』,我自己念行銷,原以為對創意這一塊沒有什麼接觸,但老師要我們先看看生活中會遇到什麼小困擾,可以怎麼解決,在想辦法的過程中就會有創意的產生,因為是自主性的發想,所以學習過程很快樂。」

沒有標準答案,想就對了

「先不要想後續能不能被執行,如果畫不好也沒有關係,盡量把想到的點子都呈現出來。」這是陳建志最常告訴學生的話,不批評學生創意,只鼓勵學生將點子拋出來,越多越好,因為在眾多點子裡可能會出現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好點子。

甚至,魏裕珍認為「我希望學生在這門課樂於接受失敗,藉由思考、實作的過程中不斷來回修正與調整,才能找到具可行性的模式。」

教室裡,隨處可見全開珍珠板上貼滿五顏六色的便利貼,這是執行腦力激盪法的工具之一。內容盡是學生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想,將點子寫或畫在便利貼上,易撕黏的特性讓學生分類、整理、歸納,按顏色找資訊,最後創意就會慢慢浮現與聚焦。

重視跨科系合作

此外,讓學生不再單打獨鬥,進行跨科系的合作是這門課的重點之一。陳建志表示:「我規定每小組學生必須來自不同學科背景,也就是行銷系可能和機械系學生同組,所以學生在給予意見上,相對客觀與多元。」

當你覺得瞎爆的點子在他人眼中可能會碰撞出新的火花,有別於以往同科系學生的思考流程過於接近,不容易看到新方向,這門課意外將自己與他人腦中的專業連結起來。

魏裕珍說:「學生正在學習不同領域的思考方法,領會團隊合作與整合型思考的重要性。」也許無法精通每一個專業領域,至少,了解對方在說什麼,就是開啟合作的大門。

以陳建志的課堂學生為例,來自於應用英語系、機械系及電子系的學生鄭詩亞、徐翊婷、洪意婷、林振鍠、蕭舜誠,經過一學期課程的課程訓練,參加由台灣康寧舉辦首屆「康寧創星家創新應用競賽」的創意發想提案,從300多組參賽隊伍中一路過關斬將,歷經初賽、複賽與決賽,最後榮獲優勝隊伍。

這五名學生沒有一位出身自設計科系,陳建志驚嘆:「非常難能可貴。」應用英語系學生徐翊婷回憶:「專業技術方面我們應英系的學生根本不會,也聽不懂,得靠其他兩位同學(機械系與電子系)的協助。」

在這裡,開放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將自己的專業背景帶進來,沒有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只有誰是好的。這堂課,充分展現專業與分工的情境,陳建志表示:「重點不是學生有沒有拿到前三名,而是在這門課程中,讓不同學科領域的學生彼此合作,彼此激盪創意,學習與操作設計思考的方法,也讓他們知道許多創意想法具有可實踐性。」

鼓勵動手做,落實創意發想產業化

所有的創意雛型產生後,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能否被執行,被落實、被量產?無疑成為最大課題。魏裕珍反倒沒有太大的擔心,她說:「第一科大擁有500坪「創夢工場,有3D印表機、模型操作、雷射切割等,提供師生動手操作的環境與素材。」她告訴學生:「你不會3D列印沒有關係,你不會寫程式沒有關係,學校提供許多讓學生動手做的工具與素材,技術部分也有專業的老師與助教提供協助。」

以鍾承諭那組來說,他們公認台灣空汙嚴重,許多人外出幾乎口罩不離身,他們發現多數人都覺得長時間配戴口罩非常悶熱。接著,他們設想「如果在口罩內放入什麼東西,會不會讓戴口罩成為一種舒服的事?」

鍾承諭笑說:「一開始我們想到在口罩內放入精油,但是經過大量的蒐集文獻與新聞資料後發現純正精油取得不易,成本也太高,後來我們突然想到如果利用沖泡茶葉的概念,在口罩內放入乾燥香料,只要利用呼吸時產生的熱氣就能釋放乾燥香料的味道。」

而讓鍾承諭想不到的是,這個點子吸引另一組機械系學生主動參與製圖設計,未來也將尋求環安系師生進行產品安全評估,從創意發想、結合跨科系合作、再到落實創意實作與創意發想產業化,這也是第一科大「創業型大學」的精神宗旨,將「思維付諸行動,行動強化思維」,讓創意到動手做的創業精神在校園活絡與深化。

各行各業都要要創意與創新

第一科大以「創意與創新」作為必修的前提下,已陸續規劃「服務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跨領域實務專題」課程。有異於創意多半以設計領域相關的師資,參與授課的教師也非常多元,像是魏裕珍的專業領域在金融,她認為,「各行各業都需要創意與創新,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發現消費者的問題,並且提出解決方案。」

最後,魏裕珍說:「學生經過這門課程的訓練,相信已被激發出無限可能。」無論學生未來就業或創業,他們都能發現問題,找到解方,提供創新的產品技術、服務或商業模式,建立屬於他們的競爭優勢。

訊息來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89168.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