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顛覆燈會思維 中原大學「光之埤塘」大秀獨特地景

台灣好新聞/ 2016.02.25 00:00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7年來首次在桃園舉行的台灣燈會,中原大學構建於桃園燈會童話夢工廠燈區之「2016光之埤塘(Light Ponds)」燈組,將桃園「千塘之都」美名透過作品呈現於台灣燈會,承載大學領航教育與關懷地景的前瞻思維,顛覆傳統燈會的呈現。

「2106光之埤塘」為中原大學建築系師生共同手工構築的夢幻場域,將大桃園地區獨特的埤塘地景,結合「光」的表情,形成體驗的地景環境,展現埤塘之光。中原建築系師生使用250面漁網,逾3萬7千多顆藍白色LED燈建構燈組,當賞燈者踏上「光之埤塘」步道後,透過風的帶動結合光的表情,展現湖面波光粼粼景緻,讓賞燈者宛如穿梭置身埤塘間。

中原大學建築系團隊指出,作品真實的形成了一種「空間」,而非單一品牌形象的各自表率。這無非是一種新型態的現代花燈,有著獨特的光影效果及戲劇張力。運用光、風、自然與人的場域實踐設計理念,顛覆燈會傳統手法的呈現。

本次作品,主要有三位空間創作師長帶領同學們創作,包括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陳宣誠、兼任講師王士豪、兼任講師林雨祥,另外還有空間創作者劉佳豪、中原大學建築系學生謝政翰及趙心怡共同參與,另外還有50位建築系同學主動參與現場製作。團隊堅信「光之埤塘」在桃園燈會的呈現,不論建築教育、或是挑戰不同於以往燈會的具象物件表現上,是非常大的挑戰,相信絕對也是史無前例的。

擁有多項國際大獎、亦有建築師事務所藝術總監多年實務經驗的中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陳宣誠提到,如此大規模創作,若為一般市價所動用的人力、物力和創意發展約需300萬製作。但是,親自陪同學生朝向實體的構築,讓學生認識自己和物質、機器、尺度、空間到環境的恰當關係,這無疑是建築教育最根本的核心價值。

燈會施作期間正逢桃園氣候遇到零度冰霰及年後暖冬,高低溫差近三十度,讓團隊製作過程著實更為艱辛,逢下雨穿雨衣上工、沒搭休息棚即隨處打飯、病了好轉繼續堅持崗位。這之中是有夢想在構築的,不僅言教更進行完整身教的實證。

中原建築團隊已完成一件有意義且不凡的事,透過「光之埤塘」構築發光在桃園燈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