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全國反霸凌日 Facebook推廣網路安全須知

NOWnews/ 2016.02.17 00:00
科技中心/台北報導

2月16日為台灣「全國反霸凌日」,Facebook響應這個日子,也在當天分別針對家長、青少年提出網路安全須知建議,希望大家能共創一個美好的網路環境。

Facebook表示宣揚網路安全最重要的一環,應該著眼於家長、監護人與子女之間的溝通。縱使科技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但若要讓兒童瞭解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溝通」依然是最穩當的基礎。以下是Facebook分別針對家長、青少年提出的網路安全須知建議。

家長須知

1) 擇善固執。基本上,從事網路活動要注意的安全事項與一般活動一樣,因此教導方式也雷同。如果家長發現子女能確實遵守彼此的協商結果,可以一同擬定一份雙方都同意的合約並簽名。如果子女十分自律,且通常在曉以大義後就能遵守基本規則,那麼可以在第一次為他們購買行動裝置時,盡早教導他們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2) 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在教導孩子注意網路安全時,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請家長以身作則。如果限制子女使用社群媒體或上網的時間(例如晚上十點後不能上網聊天),家長也能一同遵守這項規定的話,效果會更好。如果希望小朋友遵守網路禮儀,請家長言傳身教,就算是家長自己和子女對話時,也要注意禮貌。

3) 子女的教育不能等。資料顯示,家長最好在子女剛接觸社群媒體時,就開始透過網路和他們互動;例如在子女加入Facebook時加他們好友,或是在子女註冊Instagram後追蹤他們,否則時間一久,會越難打入孩子的網路生活圈。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但還是要再提一次,就如同在現實生活中會盡早奠定和孩子的對話與溝通基礎,家長也應該趁早在網路上建立相同的談話基礎。甚至可以在子女開始使用社群媒體前,與他們暢談大眾科技的各種面貌,先一步為日後的溝通打好基礎。

4) 把握機會教育。日常生活中只要多加留意,就可以抓緊時機與子女談論網路安全話題,例如子女拿到第一支手機(此時正是建立規矩的大好良機),或是年滿13歲可以開始使用Facebook、Instagram和其他社群媒體以及拿到駕照時(也正是告訴他們不要邊開車邊滑手機的重要性)。

5) 角色互換,讓子女帶您走入網路世界。若家長還沒使用Instagram,或是想要試用音樂串流服務,而子女對這些服務都相當熟悉,家長可以向子女多多請益,並且把握這些對話的機會,順便聊聊有關網路安全、個人隱私及資料安全性等話題。舉例來說,當家長在設定自己的Facebook帳號時,可以順勢提出關於隱私設定的問題。孩子都很樂意扮演小老師的角色,而他們也會願意把握指導父母的難得機會。

Facebook強調以上資訊只是幫助各位家長打開話題,不一定切合每個家庭的需要,因此請酌情參考。溝通本身才是主要的目標。

青少年須知

1) 發文前請三思。在某些情境下,發布某些內容或作出某些事情看似非常有趣,但請記住,發布出去的言論可能會傷害到他人,甚至讓發文者自嘗苦果。

Facebook表示在發文前先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能有效降低失言的機率:我想以這樣的形象示人嗎?別人是否會利用這樣的內容來傷害或詆毀我?如果有人將此內容與他人分享,我是否會因此而懊惱?如果我分享此內容,最壞的情況會是什麼?

同樣請記住,無論是在留言、網誌還是視訊聊天時張貼資訊,這些內容都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外流。發文前請問問自己,如果這份內容在校內流傳開來,或是影響到日後就業,自己能否承擔這些後果?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發現自己對以往的言行感到後悔,勇於道歉永遠不嫌晚。

2) 認清來往對象,留意陌生人。Facebook讓用戶可以為自己發布的任何貼文、相片或連結選擇分享對象。用戶也可以自己選擇要和哪些人成為朋友,因此請務必只接受來自認識的人送出的交友邀請。如果曾經收到傷人的訊息或濫用訊息,或是有人在自己的個人檔案發布這類貼文,可有幾種選擇。視情況的嚴重程度,可以選擇忽視、請對方停止這類行為、解除朋友關係或封鎖對方,或是告訴父母、老師、輔導人員或其他值得信任的長輩。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尊重。

3) 發揮一己之力。無論是在自己還是他人的個人檔案發現濫用內容,都能隨時提出檢舉。Facebook的用戶在加入時,都已同意遵守社群守則,而該守則對於何謂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貼文類型,亦有明確的定義。例如,Facebook不允許出現仇恨言論、血腥暴力及霸凌等內容,且當Facebook收到這類內容的檢舉時,都會將其移除。用戶也能檢舉不當的粉絲專頁、社團和活動,以及不實或冒充他人身分的個人檔案(請放心,檢舉人的身分絕對保密,因此不會有人知道檢舉人是誰)。

Facebook表示以上資訊只是確保網路安全的起點,社群若要維持正常運作,必須透過各種規則或資源,讓用戶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不過,維護社群環境安全人人有責,每位用戶都需要為個人言行負責。這個月,請花點時間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Facebook之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