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此岸‧彼岸 王心心減法南管心經

民生@報/陳小凌 2016.01.20 00:00
【文/陳小凌】南管音樂家王心心的童年記憶中,在文革破四舊運動之際,每天清晨聽到母親虔敬地持誦心經,祈求觀世音菩薩為全家消災解厄;多年後,她領悟到母親的容顏,正是菩薩在世間的諸多美好形相之一。

王心心說:就如同她1992年從泉州嫁至台灣,婚喪喜慶都少不了的南管樂曲本該是熱鬧的,但初到台灣,當她拿起爸爸製作的琵琶彈奏南管,卻情不自禁掉眼淚,突然領悟–這就是鄉愁。

2016台灣國際藝術節唯一的國樂節目─心心南管樂坊「此岸.彼岸」3月10日起演出兩場。王心心將家鄉南管曲館在春秋兩季為南管祖師爺舉辦祭典的音樂;以及母親長年吟頌的「心經」改編成南管樂曲,是獻給母親與菩薩的禮物。

她說:泉州老家旁有間三太子廟,早晚都聽到南管曲館在廟裡「唱南管給佛祖聽」,但南管樂曲多半是唱數男女情愛故事,佛曲幾乎沒有,就像她這幾年來致力將唐詩宋詞融入南管,「給古老傳統注入新意!」

為重新譜出南管的「心經」,她曾經茹素、研讀心經、打坐,將近2年時間,在反覆琢磨的修行中找到平靜,並將這份喜樂化作素樸唱腔,誦讚菩薩的智慧,就像一艘船,載著人們由此岸渡至彼岸,抵達佛的國度,也期盼安撫現代人的躁動之心。

王心心說:自己四歲開始學習南管,腦子裡除了南管之外,任何東西都裝不了,從一開始追求技巧難度的表演方式,到現在懂得減法的藝術,《此岸‧彼岸》將不再只追求華麗的炫技,將單純回歸到南管本身清雅古樸的音樂風格。詮釋心經的唱腔,由縹緲含糊,修正為清晰踏實,演唱時將每字拆解為字頭、字腹、字尾,在行腔過字之間,將心經的渡化、覺悟感受,深深刻印在心頭。

為了找到最適合的音高,王心心除傳統的琵琶、三弦樂器,靈感一動,加入清脆空靈的缽音,曾一口氣買下九口缽,反覆試音,淘汰音質過於沉重的銅缽,最後僅選中兩只水晶缽。

傳統的南管曲館會於春秋兩季為南管祖師爺孟府郎君舉辦祭典,上半場的《春祭》,演奏的就是春天祭典時的樂曲,除了南管傳統編制外,將加入舞者進行演出,展現傳統南管懷古敬賢的儀典特色。

執導「此岸‧彼岸」的舞蹈家吳素君說,配合此次演出的舞者,舞蹈化的戲曲科步將更加簡化,她要讓原本很會跳舞的舞者「看起來好像不會跳」,達到「最極簡,也最現代」的意境。

圖說:南管音樂家王心心吟唱心經。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