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台灣經濟2.0:「醫療特區」初探

美麗島電子報/林子超 2016.01.20 00:00
近年,台灣不斷推展生技醫療產業,期盼帶動經濟的再發展。台灣在此方面擁有良好的存量,長年以來累積大量優秀的醫療人才及成熟的醫療技術。且生技產業包含相當廣泛,舉凡醫療器材、藥物、醫檢、醫美、保健食品等皆屬其中,可謂為前沿科技產業,具有涓滴效應。然而,發展生技醫療產業面對的難題則是,嚴格的法律管制。醫療產業在各國都屬高度管制,其中主客體之間的法律關係複雜,且高度專業化,形成進入門檻高且投資較封閉之現象。 另一方面,各國為了保障民眾安全,都訂立了一套嚴格的醫療審查機制,例如:藥品從開發到上市至少得經過,藥物探索、臨床前試驗、臨床試驗等階段,過程可能得耗費十年,且必須所費巨資,投資風險性極高。然而,若可順利取得執照,其獲利也巨大。 漫長的藥物測試期或新醫療技術的審查,除了造成急欲使用新技術治療的病人望穿秋水,也會錯失市場競爭先機。固然,實驗藥物投入醫療有其倫理爭議存在,且嚴格的審查也是為了民眾健康著想。但是,若能在嚴格的審查中,另闢蹊徑,讓病患自行選擇是否使用實驗性技術治療,而不是將其寄託於漫長時間的等待與審查,或許也並非壞事。因此,若台灣能夠在當前醫療規範之外,開闢醫療特區,透過特區內的醫療管理開放、法規鬆綁及靈活的市場機制,或許能為台灣的醫療生技產業引入活水。 醫療特區的主要目標鎖定於,需要特殊醫療機制的病患,且該技術在其所居地,因法規或是其他因素無法執行時,則可在醫療特區內自費進行醫療。因此,若成立醫療特區必須有以下目標:第一,醫療特區內之法規限制僅以負面清單訂立,清單外皆可執行;第二,允許實驗性藥物及技術,於特區內先行先試;第三,特區內開放外籍醫療人員執業許可,並准許外國醫療公司或組織進駐,藉此吸引國際醫療人才,提升國內技術;第四,特區內醫療機構開放IPO,吸引國際資金投資,並引進高技術醫療設備及技術;第五,透過特區之標竿效應,加速新醫療技術在特區外推廣,促進特區外醫療水平提升;第六,特區內醫療機構必須提撥固定比例,挹注全民健康保險體系,並轉移醫療技術給予特區外使用;第七,國內醫療體系院校組成跨校團隊,籌建國家級醫療培訓系統;第八,大幅放寬研究限制,舉凡幹細胞研究或基因遺傳複製研究,爭取他國無法研究之項目於特區內研究,厚植台灣實力;第九,透過醫療特區的靈活性,建立華人基因資料庫,爭取未來醫藥測試的先機;第十,保障相關智慧財產權並與國際接軌;第十一,特區內不適用一般醫療及救濟法,法規得另設救濟細則,保障一般醫療之安全性。 配合醫療特區之設立,區外應設置一系列長照社區或長照相關設施,並據此配合生產有機農業,促使台灣農業朝高經濟價值發展,爭取農業轉型。而特區之設立地區,則應考量平衡當前台灣過度倚賴北台灣經濟區的現況,應以雲嘉南地區作為主要基地,理由為:第一,雲嘉南地區本為農業都市,可就地培養高經濟價值有機農業,供特區內及長照社區使用,降低碳足跡;第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平衡區域發展不均現象,實現發展正義;第三,台灣已成為一日都市圈,且雲嘉南地區皆有航空站,交通問題可克服;第四,雲嘉南地區擁有自然觀光資源,可將醫療特區、長照社區與觀光資源,三者相互結合,創造產值,發展銀髮經濟。經濟改革的巨輪必須啟動,固然醫療特區之設立將面臨許多阻礙。然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處在資訊快速改變的時代,只有走在體制前沿才可生存,創新才可獲利。台灣將打造出一個以醫療特區為核心的生技產業園區,配合特區外的生技產業、有機農業、觀光資源,將台灣打造為永續醫療生態中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