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黑色素癌預後差 新藥現曙光

中央社/ 2016.01.13 00:00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3日電)一名男性視力出狀況,就醫檢查發現右眼有不明突起,竟是黑色素瘤,摘眼球保命;另有一名中年男性因腹痛就醫,確診惡性黑色素癌。醫師說,黑色素癌惡性度高、確診易延遲,治療仍有困境。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藥物放射治療科主任劉俊煌表示,黑色素癌特性是惡性度高、進展快、確診易延遲,人體只要細胞有黑色素就有可能病變,不只手掌、腳底等皮膚表面,臨床上也不乏腸道黑色素癌,或因眼花就診才發現眼球黑色素癌、因長期鼻塞才確診鼻腔黑色素癌的案例。

收治眼球黑色素癌個案的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醫師陳瑩山說,眼睛部位不容易產生癌症,但眼睛長腫瘤的案例中,有7成是黑色素瘤,且無預防之道,加上轉移率較低,病人不容易發現。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文震說,黑色素癌一旦轉移,過去只能用傳統化療,平均存活期僅6到9個月,5年存活率低於1%,且副作用太大;近幾年雖有標靶療法,平均存活期也只有12到13個月。

台灣每年新增約250名惡性黑色素癌患者,衛生福利部於近日正式核准免疫療法新藥,這是國內第一個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核准用於晚期黑色素癌(無法切除或已出現轉移)經標準治療無效的後線治療。

劉俊煌說,人體免疫T細胞就像身體裡的警察,正常情況下會去辨識與消滅癌細胞,但癌細胞為自保,發展出和人體T細胞握手的機制,利用癌細胞自身表面的PD-L1,去「握住」T 細胞表面的PD1 接受器,這種不正常的結合,讓T細胞停止發動攻擊,而Anti-PD1 免疫抗癌藥物可以切斷這樣的連結。

張文震說,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是透過藥物本身直接毒殺或抑制癌細胞;免疫抗癌藥物是直接喚醒人體免疫系統,讓T細胞辨識癌細胞,並加以殲滅,讓陷入無藥可用困境的末期癌患,有新的治療選擇。

他說,新一代的Anti-PD1 免疫抗癌藥物,可提高腫瘤反應率並提供長期存活機率,和傳統化療相比耐受性較佳、副作用明顯較小,常見副作用主要有皮膚騷癢、紅疹、疲倦等,但仍需注意免疫相關副作用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