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在報導中以「2016年第一拆」形容此事。
這座近40公尺、外塗金漆、造價人民幣300多萬元的毛澤東巨型塑像原本將於近日竣工,完工前已引來許多慕名者參觀。塑像位在開封通許縣孫營鄉朱氏崗村,由當地數名企業人士投資、村民捐款數萬元建成。
大陸境外媒體最近都報導了這一消息,並對大陸社會意識形態走向有所猜測。
不過,大陸網上日前卻傳出塑像被拆除的消息。中共人民網向當地鄉政府求證拆除原因,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塑像蓋在偏遠荒地上,土地性質雖非耕地,但塑像未經過任何審批程序。
報導則引述消息說,毛像被拆,主要是搞得太誇張,官方擔心引發不必要猜測。
通許縣城建局工作人員透露,「此前當地就有多個毛澤東像」,一名「毛粉」老闆在自己工廠和修建的學校、醫院都立毛像,由於先前造像較小,而且是在私人用地,所以政府未干涉。
大陸文革結束後,為消除個人崇拜,文革中興建的上千座毛像都被下令拆除,但近年卻有「死灰復燃」趨勢。
星島日報稍早前報導,上月26日毛澤東誕辰122週年紀念,山東濟寧市鄒城後八村豎起一座13公尺高的毛澤東銅像,千人鞠躬獻花。
報導引述歷史學者章立凡表示,「毛熱」背後是對大陸社會兩極分化的不滿。
他分析,大部分「毛粉」是社會底層、邊緣化人群,處於社會金字塔下層,而毛澤東的民粹主義符合這些人的需求,他們期待能進行財富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