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元是無價寶─慶豐泰‧銀錠珍藏

民生@報/陳小凌 2016.01.08 00:00
【文/陳小凌】每逢年節除夕,中國人圍坐團圓飯的習俗裡,定要端上一盤形似元寶的餃子,討個吉祥,催旺來年財運。迎接新春,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林崇誠博士精心收藏的中國歷代銀錠400餘件,今天起推出「元是無價寶──慶豐泰‧銀錠珍藏」特展,讓觀眾同好來一趟「元寶之旅」,分享「元是無價寶」的珍貴與喜悅,並祝來年喜氣洋洋一整年!

史博館張譽騰館長說:中國使用貨幣已有5000年之悠久歷史,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元寶是中國古代貨幣的一種,即「銀錠」亦稱「銀鋌」,指鑄成錠狀的銀塊。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鑄行的年號錢,在幣面的上下左右鑄刻「開元通寶」四字,循環通讀成「開通元寶」的口語習慣,開啟了後世將貨幣喚作「元寶」的先河。

元朝以「元」為國號,出土的元代銀錠中亦見數枚背部有銘文「元寶」二字,取其「元朝之寶」、「元朝寶貨」之意,則是銀錠稱為「元寶」的開始,象徵吉慶祥瑞,是國家財政的重要收入,更是中國古代貨幣體系與傳統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

從漢代開始,其後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宋代無論政府稅收或民間用銀,白銀已成為重要的流通與支付的貨幣;至清代作為主要貨幣流通。元寶乃經由銀匠手工鑄成,因此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加上現今存世的古代元寶已非常稀少,亦使鑑賞元寶成為一個高水準且極為值得研究的課題。中國元寶的發展歷史,正是一部民生經濟盛衰變遷的實物史證。

史博館館為傳揚中國錢幣發展史與傳統工藝之美,特別展出林崇誠博士的收藏,以官錠和稅錠為主;就年代而言,銀錠方面上起唐末,下至民國;黃金貨幣方面,則以清代和民國為主,再加上一些宋代的金條和金葉,充分體現了我國千年以銀錠作為主要貨幣的歷史脈絡。期望能開拓民眾對於我國錢幣文物的新視野。

圖說:林崇誠收藏的中國唐末元寶。史博館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