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天朝墜落的18個瞬間 定格歷史

民生@報/陳小凌 2016.01.07 00:00
【文/陳小凌】「面對歷史,我們能做的並不僅僅是扼腕痛惜。每一次慘敗之後都會有痛定思痛的清醒,每一座廢墟上都會生長出春風吹又生的希望。所以,我們需要回首歷史,定格瞬間。」42歲,畢業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的理學博士吳燕,整理出18個中國人首創的科學文明,以「天朝墜落的18個瞬間」為名著作,是為了銘記與反思。

吳燕說:我們曾有熱愛科學的君主—康熙大帝,當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沉醉於舞蹈以致因練舞過度而暈倒時,康熙則在向傳教士學習如何使用天文儀器;但是時光流轉,當光學望遠鏡向西方的天文學家呈現更廣闊的夜空時,大清國的欽天監官員所使用的依然是沒有透鏡的天文儀器。

十八世紀中國的《皇輿全圖》曾被李約瑟評價為「不但是亞洲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然而,當這份地圖在法國出版並成為法國人了解中國的一扇視窗的時候,在大清國,它卻多年處於嚴格保密的狀態,作為密件深藏於皇宮,沒有進入內廷資格的人根本無緣一睹。

他舉1840年,當大清帝國的士兵不得不以大刀長矛對決洋槍洋炮時,戰爭的結局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早在二百年前,歐洲就已經進入火器時代。而十九世紀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則為新式武器在戰鬥中的資質蓋上了合格的印鑒。然而,最早發明了火藥的古老帝國卻依然流連於冷兵器時代。

當中國人自己研製的第一艘蒸汽輪船成功下水,洋務派代表人物曾國藩曾歎曰:「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之。」但是當蒸汽動力、船運交通縮短了世界的距離的時候,中國的「黃鵠」號輪船卻長期擱置於碼頭,在年深日久的浸泡中漸漸銷蝕,漸漸腐朽。

一水之隔的日本以教育改革與軍事改革而走上了富國強兵甚至軍事擴張的道路,而大清國的官派留學生們卻在剛剛領略過外面世界的精彩之後便被匆匆召回,而30年的洋務運動則在一場殘酷的戰爭中化為泡影。

吳燕說:18個瞬間就像18片秋葉,當它們從歷史這棵樹上靜靜飄落,秋色便又濃了一分。它們未必是秋天的第一片落葉,但當我們靜靜地翻閱這18個瞬間,卻分明從那裡感受到了秋天的頹敗,察覺到冬天的顏色。

時間流逝,歷史過往,就像一座從古至今一直延伸著的舞台,承載著太多燈火輝煌與繁華散盡,交織著太多掌聲喝彩與黯然離場,顯赫、聲名、悲壯、榮光、淒然、清冷,如此種種雜糅一處,令浸沉於其中的人著迷。那些人、那些事像秋葉,標記著關於季節的訊息,也許我們很難說究竟誰是秋天的第一片落葉,但卻可以從第二片、第三片落葉中嗅到些秋天的氣息。

回首,不是為了懷舊,而是為了銘記與反思。歷史已經過去了百年,當中華民族已經走上偉大復興之路時,這種銘記與反思無疑是我們最需要的,因為悠遠的歷史、古老的文明,原本就是成就未來的財富。

圖說:「天朝墜落的18個瞬間」新書。遠流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