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科博館展光棘冠海膽 全球僅4次發現紀錄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6.01.07 00:0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推出「有膽有識--海膽大驚奇」特展,展出近百件海膽標本與化石,翻轉外界認為海膽一定是硬殼且帶硬刺的刻板印象。這次展覽也特別展出一顆目前全世界僅有4次發現紀錄、在台灣首次採獲的「光棘冠海膽」,相當珍貴。

「有膽有識--海膽大驚奇」特展策展人黃興倬指出,4億5千萬年前就已經有海膽出現,在這麼悠久的歷史演化過程中,牠的基本構造改變並不大,分布的區域從熱帶珊瑚海域到南、北極冰洋都可見其蹤跡,顯示海膽適應環境的能力相當強。

黃興倬表示,一般人對於海膽的印象,就是一顆圓圓的球體,上頭長滿了硬刺,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有些深海中的海膽薄如一片餅乾,有些外表的刺甚至退化,形狀其實相當多元。黃興倬說:『(原音)海膽其實長的樣子很多,也不是說每個都像球,有的薄得像一片餅乾,也不是一個硬硬的球,有的也是很軟;你說刺的部分,有些海膽牠的刺不見得是尖尖的會扎人,有些是鈍鈍的,甚至有些牠根本是退化像卯釘的頭一樣長在牠的身體表面。』

這次科博館推出的海膽特展中,最受注目的就是2014年在台灣首次採獲的「光棘冠海膽」,牠的棘刺不像一般海膽硬硬的,反而柔軟的像人的頭髮一般,由於體型不大,主要在夜間行動,因此很少被發現,目前全世界只有4次發現紀錄。其它包括來自南、北極冰洋的魯氏硬海膽和蒼白球海膽,都相當難得一見。

為讓民眾更了解海膽,展場規劃也從海膽的身體藍圖發想,利用海膽身體的對稱性、口器牙齒、防禦與運動用的棘刺,以及身體隱藏的設計幾何元素,規劃許多大型的海膽模型與互動展品,讓觀眾更能瞭解海膽的身體設計與行為模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