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11天就投票了,民進黨總統立委雙贏、國會獨自過半,第一次達到「完全執政」的目標,應該已無懸念。但套句老話—高興一天就好,選完的隔天,就是蔡英文傷腦筋的開始。 今年大選的氛圍,像極了2008年,只是藍綠的角色易位。2008年支持民進黨,是件丟人到沒有人敢公開承認的事情;今年支持國民黨也是一樣丟人、落伍。當年一個「九萬」的麻將都可以賣到斷貨;今年小英周邊商品賣得好,也只是剛好而已。 2008年大選和2016年最大的不同,就是選舉的時間。2008年立委選舉是1月12日投票,總統則是3月22日投票,而今年的總統和立委,卻是合併選舉。 總統和立委就職日期相差3個多月,合併選舉造成的超長「憲政空窗期」,會衍生很多問題,這件問題已經討論非常非常久,學界跟政界都早有定論。但每次選舉,執政黨總是會有人起心動念,想要操作合併或分開選舉,並從中獲利。 2004、2008年陳水扁執政時期分開選舉,2012、2016年馬英九執政兩次合併選舉,都無關對憲政的尊重,而是政治計算的結果。2008年如果合併選舉,一定會更嚴重拖累民進黨立委的選情,所以分開對民進黨是相對有利的選擇。另一方面,陳水扁執政八年,民進黨一直都是國會少數,即便立委大敗,只要總統結果還沒翻牌,就有理由不交出組閣權,能撐一天是一天,能晚一天跛腳就晚一天。 相較於陳水扁的自知,馬英九顯然對自己過度、莫名的自信,以至於做了一個不知死活,對國民黨、對自己都不好的選擇。 行政院長對立法院負責,在新國會組成的當天必須提出總辭,早就是憲政慣例。2月1日立法院開議的當天,毛治國肯定會提出總辭,再由總統任命新閣揆。問題是,總統、立委雙輸,新國會是民進黨過半時,馬英九要怎麼任命新閣揆? 多數黨組閣,是馬英九2006年提出的重要政見,雖說已經過了近10年,這話吞得回去嗎?即便馬英九主觀上想要食言,客觀條件恐怕也不允許。馬英九與毛治國不睦,政壇傳聞已久,毛治國總辭之後,肯定不會再接受提名;而放眼國民黨,又有哪一個夠格的人,願意來接這3個多月的閣揆?而且以馬英九目前天怒人怨的處境,即便馬英九要提、也有人願意接閣揆,國民黨立委也不會願意捍衛這個人事,多挨罵3個月。 同樣的問題,也考驗民進黨。蔡英文2014年競選黨主席時,曾經表示支持往內閣制調整。萬一國民黨願意釋出組閣權,小英有沒有拒絕的條件,能不能講出能說服國人的理由不接?不是說國民黨執政很糟嗎?如今可以提前3個月解救人民於水火,民進黨有什麼理由不承擔? 如果要承擔,2月1日就組閣。那就是憲政史上第一次的「換軌」,落實真正的雙首長制。以小英目前的聲勢,和過去選舉的慣例,2020年小英應該還是可以順利當選,但民進黨是不是還能保持國會多數,變數就比較多了。屆時,萬一民進黨沒有國會多數,是不是就乖乖交出組閣權?今天的民進黨,所有人都是「英派」;但今天的小英,真的敢替四年後的民進黨作承諾嗎? 如果由民進黨所提的人選在2月1日組閣,這個人會是誰?這個人先獲得民進黨全體立委的支持上任,成為民進黨政治職位最高的代表性人物,而小英卻在3個月後才就職,兩人之間的權力競合關係如何? 如果民進黨組閣了,2月1日到520之間的政績和政績不佳算誰的?如果拿不出政績,對520的風光就職又會有什麼影響? 很多民進黨人和支持者,已經沉浸於迎接勝利的喜悅中,想像可以獲得國會的多數,達成完全執政的目標。但多數人應該沒有想到,執政之後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並不是誰選立法院長,而是誰做行政院長。 雖然蔡英文一再重申,未來民進黨政府的人事,一定會讓人耳目一新。但就如美豬議題一樣,愈接近執政,愈有說不清楚的苦。民進黨夠格擔任閣揆的人,多數都是舊世代、該被掃進垃圾堆的人物;剩下的則都「望之不似人君」,看起來難堪大任。 迫在眉睫的問題,民進黨不能主動講,但卻不保證媒體不會問,國民黨不會主動提。如果這個問題被問起,如果國民黨要丟掉這個燙手山芋,民進黨要不要接、要怎麼接?對選情又會有怎樣的影響?蔡主席真的應該好好「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