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生技起飛、注入產業新活力 臺大與國研院聯手開發新醫材

大成報/ 2015.12.31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報導】

為響應政府積極推動生技醫療產業,臺灣大學SPARK計畫師法美國生技產業發展聚落的搖籃Stanford SPARK課程、培訓模式及顧問專家,並藉由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進行我國生醫與醫材轉譯加值的人才培訓。至今剛執行兩年,發表「拋棄式檢測晶片技術與影像式多功能系統」、「MOVIS可攜式活體光學影像系統」等兩件新創醫療器材產品,可提升醫療診斷品質與效率、降低成本、造福病友、並為臺灣生技醫療產業注入新活力。

在分子診斷平臺技術上,傳統醫療檢測主要仍依靠酵素免疫分析法,不但需專業人員操作,耗時且昂貴;由臺大生醫奈微米研究團隊-醫工所與生醫電資所林啟萬教授、科技部轄下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共同開發「拋棄式檢測晶片技術與影像式多功能系統」,運用智慧型之儀器系統設計,可減少約4倍操作時間,但其靈敏度較諸傳統晶片提升12倍以上,而且一般使用者皆可輕鬆操作,大幅降低檢測成本,為現階段領先其他競爭者的光學生物檢測儀。

林啟萬教授說明「拋棄式檢測晶片技術與影像式多功能系統」所具備的優勢特性有3項,包括整合微奈米結構光學技術與晶片製程,強化表面電漿子光學晶片靈敏度,較以往電漿子晶片靈敏度提升12倍以上;晶片內具有高專一性特殊結構功能的核酸序列探針,可直接與目標蛋白質作用,因此不需標定、不需進行抗體修飾等繁雜、耗時且昂貴之反應步驟,與酵素免疫分析法相比,可減少約4倍操作時間,達到快速檢測的目的;只需微量的液體樣本,可利用20微升(μL)完成一次檢測,並且可在無外加任何動力的情況下,完成生物試劑反應,因此一次檢測僅需少量試劑與耗材,減少資源使用。

林啟萬教授表示,除了儀器開發,亦發展常溫核酸放大反應,以增加蛋白質感測信號。有別於傳統免疫聚合酶連鎖反應(immuno-PCR),此發明不需使用酵素參與反應,因此擺脫傳統核酸放大技術對酵素及溫控的需求,也大幅地降低了檢測成本,11月刊登於分析化學-生物感測器領域傑出期刊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 (3/74, 2015)。未來將結合上述「分子快速檢測系統」與「分子放大反應技術」,透過不同服務模式大量應用於第一線的篩檢市場,例如可應用於禽流感、肺結核、肝炎檢測等以及開發新式的腫瘤檢測方法和整合型檢測平臺。

另一件新創醫療器材產品係可連續觀察並減少實驗動物損耗的「MOVIS可攜式活體光學影像系統」,這項成果由臺大醫學院復健科陳文翔教授與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共同合作開發,藉由先進光學儀器技術,透過影像重疊技術,尋找、定位出活體動物體內隱藏的螢光、冷光。並可隨著時間變化持續觀察活體動物之癌細胞擴散情形,疾病治療效果等,也可用來觀察植物螢光,昆蟲、斑馬魚、病理切片等。能為實驗者降低開發研究成本。也可以避免犧牲實驗動物,珍惜生命。

陳文翔教授表示,「MOVIS可攜式活體光學影像系統」本身體積小,是現有機台的十分之一;其可攜性及價格的可負擔性,更讓實驗者能夠擁有符合自己需求的專屬實驗儀器,也方便實驗者進行影像即時監控與分析,提昇實驗效率,相信推出後能具有市場吸引力,有助普及推廣,造福學術界及臨床基礎醫學研究團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