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久坐久站當心!急性肺栓塞恐致命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5.12.31 00:00

1名男子在半年前,因感冒不適覺得越來越喘,原本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可能是感冒併發肺炎,但在進行肺部聽診時,卻無明顯囉音、胸部X光也無明顯肺炎,與臨床上的嚴重度不太相稱,醫師覺得情況不太對,懷疑是肺栓塞,詳細檢查,果然是嚴重肺栓塞。

肺栓塞初期症狀不明顯,在進行肺部聽診時,多不容易被察覺。

患者原本是登山健將,身體一直不錯,因為栓塞造成嚴重的缺氧,並且下肢也發現深層靜脈血栓,推測可能是感冒期間,臥床不常動所導致,之後立即接受抗凝血劑等治療,目前門診追蹤情況良好。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張維典提醒,提到「肺栓塞」,民眾多半感到陌生,但事實上,肺栓塞致死率高,且因肺栓塞症狀較不具特異性、民眾較不易警覺,診斷也較不易,更有資料顯示肺栓塞死亡率甚至高於急性心肌梗塞。

久坐久站久臥 肺栓塞高危險群

根據2002年台灣健保資料數據統計研究,發生肺栓塞一個月內死亡率約12.9%,也有數據指出,肺栓塞若未接受治療,死亡率高達30%,肺栓塞如能妥善治療,將大幅降低死亡率。目前健保已給付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用於肺栓塞之治療及預防,不需住院、監測,藥物、食物交互作用低,可提供多一種更為簡便、安全的治療選擇。

張維典醫師指出,造成肺栓塞的血塊,大多來自於下肢深層靜脈栓塞,但約八成深層靜脈栓塞無顯著症狀,發現不易,超過70%肺栓塞更於解剖時才發現。

張維典醫師進一步解釋,當長時間維持一定姿勢不動,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引起靜脈血栓形成,若血栓順著血流回流到肺部血管阻塞後將造成肺栓塞,危險性不容小覷,如久坐久臥不動、癌症患者、肥胖、高齡、懷孕及產後、重大手術,尤其是下肢的骨科手術、具靜脈血栓病史者、有服用類固醇等等皆屬危險族群,應小心留意。

張維典醫師表示,當血液滯留在下肢靜脈,可能發生單側小腿或大腿的疼痛或腫脹,如不治療,血栓順著血流回流到肺部血管後造成阻塞,可能發生的症狀包括有休息或勞累時有不明原因的喘及呼吸困難現象、肋膜性胸痛、咳嗽,甚至莫名其妙的暈倒等。但由於症狀不明顯,常容易誤診。

目前健保已給付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用於肺栓塞之治療及預防。

健保給付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 可取代傳統療法

肺栓塞治療及預防,以抗凝血劑為主,避免血栓形成。張維典醫師進一步表示,傳統治療方式,患者需住院5~7天,接受注射及傳統口服抗凝血藥 (Warfarin)兩階段治療。但傳統口服抗凝血劑禁忌多,需嚴密監控出血風險。

有別於傳統繁瑣的兩階段治療流程,2015年12月起,健保已給付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單一藥物療法於治療及預防肺栓塞,大幅降低傳統治療上的不便,使用簡便,劑量固定,不需反覆調整劑量,不需監測,且與其他藥物、食物交互作用機率較低,大幅降低出血風險。

張維典醫師指出,在急性期治療階段,肺栓塞及下肢近端靜脈栓塞等高風險病患仍需住院治療,對於下肢遠端靜脈栓塞經評估屬低風險者,可以考慮不需住院打針,而直接給予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治療,讓病患帶回家吃,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血栓溶解效果。而在慢性期治療階段,新型口服抗凝血劑較不受食物中維生素K之干擾,不須反覆抽血檢驗凝血時間並調整劑量,對於醫師及病人而言,都方便許多。

可疑症狀盡速至心臟血管科就醫

再次提醒,民眾如發現單側下肢腫脹、有紅腫熱痛等狀況,建議盡速至心臟血管科就診,接受超音波檢查,觀察血管有否阻塞狀況,由醫師評估最好的治療方式。尤其研究顯示,冬季是肺栓塞的好發時節,上述高危險族群一旦發生喘、胸悶、胸痛時,也應盡速就醫,以免發生致命危機。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9/3386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