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觀察/公股整併、金控減半 從扁喊到馬 靠曾立委行嗎?

NOWnews/ 2015.12.26 00:00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一向被視為台灣重要經濟支柱之一的半導體產業,近來掀起併購大戰,也引發不少爭議,其實不只半導體業,台灣金融業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在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鼓勵下,也積極走出去打亞洲盃,不過,曾銘宗也坦言,其實最想推動的政策是公股整併、金控減半,並列為轉任立委後的首要推動政策。只是看看金融整併政策從扁政府喊到馬政府,至今仍是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曾立委如何突破重重障礙,讓台灣出現首宗金控整併,令大家更加期待。

其實,在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時,扁政府即提出第一次金融改革,又稱「二五八金融改革方案」,主要以「除弊」為主軸,即在2年內將金融機構逾放比要降至5%以下,銀行資本適足率提高到8%以上,同時也通過「金融六法」來使金融業務鬆綁,容許金融機構跨業經營,有利於創新,也鼓勵金融業合併,尤其金控法的實施,14家金控相繼成立。

第一次金改期間,確實也有一些併購案出現,包括2002年國泰銀行合併世華銀行後,更名為國泰世華銀行,成為國泰金百分之百子公司;2003年台北富邦銀行併購台北銀行,後更名為台北富邦銀行,並成為富邦金百分之百子公司;中國國際商銀與交通銀行合併,並更名為兆豐銀行,成為兆豐金百分之百子公司。不過,前兩個併購案例,當時也引發「小吃大」等爭議。

2004年扁政府又進行第二次金改,這次則提出「限時限量」的具體目標,喊出官股減半為6家、14家金控公司整併為7家、至少有1家金控到海外掛牌或引進外資、提升3家金控公司市占率超過10%的金融整併4大目標,尤其要求公股銀行減半及促成3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10%以上應於2005年底完成,其它金改部份應於2006年底完成。

其中,在公股減半部分,包括2005年7月22日,台新金以每股26.12元順利完成14億股特別股私募案,主入彰化銀行,但爭議不斷,去年公股取回經營權,台新金提告,目前仍在訴訟當中;兆豐金併台企銀,但最後因台企銀工會抗爭及罷工,2010年宣告破局。在金控減半部分,更是一事無成,反而後來又多了台灣金控及合庫金控。

雖然2008年再次政黨輪替,馬政府未實際喊出3次金改,但在曾銘宗接任金管會主委後,2013年10月設下金融目標,鼓勵金融業打亞洲盃,希望在3至5年內,促成1至2家國內銀行成為具指標性的亞洲區域性銀行。不過,曾銘宗也表示,由於打亞洲盃,總資產規模至少要10兆元,目前國內沒有任何一家夠資格,因此,打亞洲盃與國內金融整併是並進的,尤其國內泛公股銀行占市達49%,若不進一步整併,會阻礙台灣金融業的發展。

只是兩年過去了,金融業在亞洲積極進行併購,但在國內併購上卻沒有太大突破,除了少數民民併案例,包括開發金併萬泰銀(目前更名凱基銀行)及目前正在進行的元大金併大眾銀,在公股整併上更交了白卷。其實,曾銘宗也坦言,金融整併以民民併最簡單,民間工會及面臨的問題較小,相對較易推動,「民併公」以目前台灣社會情況,併公股有困難,而「公併民」相信也找不到對象,公公併短期也難有突破。

即便在主委任內難以突破,但曾銘宗仍堅持,明年轉換跑道成為立委後,最想推動的仍是公股整併及金控減半,只是公股整併、金控減半從扁政府喊到馬政府,加上當前金融環境已從傳統金融走向金融科技發展,許多業務都可透過網路進行,過去金融業進行併購主要是為擴展據點,但現今不少銀行業相繼裁撤分行,國內金融整併是否是目前金融業最急迫的需求,這從國內金融業積極進行海外併購,搶進大陸及東南亞設立據點來看,短時間內要看到國內公股整併或國內首宗金控整併案例恐怕不易,當然,還有明年總統大選過後,新政府上任後,是否有這樣的魄力推動金融整併,也值得後續觀察與期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