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星際大戰/40年不敗 徹底改變美國和好萊塢

NOWnews/ 2015.12.23 00:00
記者翁新涵/專題報導

《星際大戰》是史上最受歡迎的科幻冒險電影,也是好萊塢史上的傳奇,1977年推出之際,不僅改變了整個好萊塢製作電影的風格,也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電影工業,令整個電影技術更上一層樓,甚至也改變了觀眾的電影觀,可見其重要性。

過去40年來,《星際大戰》不知被放映過多少次,目前仍然是影史10大賣座電影之一,但對於七、八年級來說,可能還來不及趕上這股星戰熱潮,可對於五、六年級來說,卻是讓他們重溫往日情懷的重要電影元素,但,到底《星際大戰》讓他們興奮個什麼勁兒?以下經典可能都是重要因素。

(一) 說故事本領一流

在導演喬治盧卡斯創造出《星際大戰》的當年,完全沒有類似的科幻題材,存在於電影市場,也就是說《星際大戰》的出現,具有相當啟發性,開啟了數十年來延綿不絕的科幻題材,包括太空戰爭、機器人、外星生物等,但它又不單只是一部科幻電影,還包括冒險、勇氣、親情、愛情,叫觀眾看了回味無窮。

▲沒有喬治盧卡斯(右)天馬行空的說故事本領,就沒有《星際大戰》。(劇照。2015.12.22)

講到底,《星際大戰》其實是個很漫畫的電影,每個角色都有其鮮明的性格,不管是純真充滿理想的天行者路克,或者意志堅定的莉亞公主,再加上豪邁自大卻不失正義感的韓索羅,甚至充滿智慧的尤達和歐比王,以及徹底黑暗邪惡的黑武士,整個組合起來,就是一部絕對賣座的電影,也影響了自此之後所有的科幻片角色,還有劇情設計。

(二) 英雄角色超級討喜

星際大戰的人物角色,也是它成功的關鍵因素。盧卡斯電影用人的哲學,向來是希望角色襯托電影,而非電影配合角色,所以他選角時的人選,通常不會太有名,也不能太突出,否則觀眾會對該角色有第一印象,成了個人英雄故事。

也因此盧卡斯選了當年默默無聞的馬克漢默爾、嘉麗費雪和哈里遜福特,來擔綱主演角色,其用意就是希望讓角色真實化,把演員塑造成電影裡的真正人物,讓大家以後一想到天行者路克,就想到馬克漢默爾,或者一想到莉亞公主,就是嘉麗費雪。

▲左起路克、莉亞公主、韓索羅,都是星戰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劇照。2015.12.22)

雖然這部片的三位主角,之後只有哈里遜福特,成為現在好萊塢的「一爺」,但路克和莉亞,早就在觀眾心中,落下難以抹滅的印象。

飾演路克的馬克漢默爾,沒有因為本片大紅大紫,逐漸淡出電影圈,並轉往電視圈發展;飾演莉亞公主的嘉麗費雪則轉型為編劇,偶爾粉墨登場零星在電影裡客串。至於原先設定不是第一男主角的哈里遜福特,反倒因為本片大紅大紫,成為一線巨星。

(三)如雷貫耳的配樂

能讓電影賣座的因素有很多,但《星際大戰》的配樂,絕對是不容抹滅的關鍵因素,就算你不是音樂愛好者,只要一聽到《星際大戰》的配樂,沒有一個人不是耳熟能詳的。

▲從星戰第1集到第7集的配樂,都是由約翰威廉斯主導。(劇照。2015.12.22)

影史上很少有一部電影配樂,像《星際大戰》這般,高潮迭起又栩栩如生、歷歷在目。音樂大師約翰威廉斯,用交響樂生動描繪太空景色、正邪間的激戰、甚至黑武士的陰沉邪惡力量,都因為這些配樂,全部更鮮活起來,令電影故事更豐富,難怪只要音樂一響起,就足以令人興奮不已。

據悉,當時為了這些配樂,約翰威廉斯研究了各式音樂,包括當時的70年代的狄斯可,最後則是選擇了類似史丹利庫伯《2001年太空漫遊》的古典樂,搭配十九世紀的浪漫派交響曲,最終成了星戰的主要配樂。約翰威廉斯也特別為各個角色,設計了專屬的主題配樂。

(四)視覺效果撼動人心

《星際大戰》在當年,最吸引人的就是非常厲害的視覺效果,喬治盧卡斯憑藉想像力,大量使用當年的尖端科技,運用在片中的宇宙飛船、十字光劍、電腦機器人等等。

▲▼星戰衍生出的科技特效,至今無人能及。(劇照。2015.12.22)

據說片中的新科技,有超過366種之多,也才能讓機器人神通廣大,在屋內投射出一個會說會動的莉亞公主立體影像,這種科技是以前從來沒有人用過的,神奇的科技加上遙遠銀河系的神奇壯觀,致使觀眾產生強烈的新奇感,也是此片轟動的主要原因。

儘管現在電影技術日新月異,但要不是盧卡斯工作小組,因為《星際大戰》的成功,成立各式各樣的公司,服務許多電影製作,例如「盧卡斯藝術」、「天行者音效」、「ILM視效公司」等,帶給好萊塢電影產業一種新革命,否則也不會有現在電影科技如此的大躍進。

(五)形成一種文化

《星際大戰》系列電影,已經不能以當年賣座的商業片,來形容它的影響,因為它儼然形成了一種文化,一個屬於星戰的特有文化,這種文化不僅影響了整個美國,之後也開始漸漸影響全世界。

▲《星際大戰》幾乎成了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劇照。2015.12.22)

對美國人而言,《星際大戰》代表的是美國精神的復興。回顧40年前《星際大戰》上映時,美國社會還沉溺在水門案和越戰的失敗當中,充滿了消極悲觀的情緒,而且當年的好萊塢片主角,多是悲劇色彩人物,大多是性格有陰暗面的平凡人,至於上映的電影更是災難片多多(例如《火燒摩天樓》《大地震》等)。

但《星際大戰》卻在當時的悲觀氣氛中,殺出一條血路,裡頭的英雄主義和反抗獨裁專制,鼓舞了美國士氣。難怪其所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一般賣座商業電影,因為它成了一整代人的共同回憶,還塑造出一種星戰文化,讓好萊塢電影充滿活力和能量,這也是《星際大戰》能經歷40年不衰的原因,畢竟太具深遠意義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