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國醫戰傷中心多元訓練 磨練官兵醫護技能

軍聞社/ 2015.12.20 00:00

(軍聞社記者陳建興專訪)「過去只知道怎麼處置,現在會去推斷狀況和思考如何尋求資源來幫助病人。」服務於陸軍564旅機步1營下士黃彩瑜,即將在國防醫學院戰傷中心完成EMT-P(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Paramedic,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課程的感想。

 曾在救護車上以CPR 救治一名20多歲年輕人的黃彩瑜說,急救現場的壓力與上課教學的情境有很大的差別,當時她遇到一名心肺功能都停止的病患,必須立即在救護車上實施CPR救治,當時因緊張所產生的壓力讓她頭暈不已,但她強忍不適狀況,成功挽救病人生命,至今仍印象深刻。

 黃彩瑜說,當時因為車子晃動,必須要先固定自身位置,整個急救過程才能對病人有幫助,但現在接受過更專業的技術課程後,深信只有萬全的準備,才能從容面對任何緊急的關鍵時刻。

 黃彩瑜指出,雖然目前部隊中遇到的狀況相對單純,但國軍在重大災害來臨時,必須在第一時間向災區前進,她期許自己要持續精進,以面臨隨時的挑戰。

 服役於海軍永豐軍艦的醫官鍾宏明中尉指出,在艦艇部隊服務,隨艦醫官具備緊急醫療救護技能非常重要,除了須有基礎的包紮、固定,以及止血處理技術外,同時還要擁有成熟獨立的判斷與能力,並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協助官兵,才能避免危安情事肇生。

 鍾宏明認為,臨場反應是救護員最難培養的能力,在國防醫學院戰傷中心接受EMT-P訓練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許多軍醫同袍,得以交流經驗,並在受訓過程中,接觸插管、電擊、緊急包紮與狀況判斷等相關訓練,使個人醫療技術更加成熟,提升臨場反應能力,不但增加自信心,更期待獲得病患信任,成為守護官兵健康的專家。

 提及國防醫學院戰傷中心近期設置完成的「空中醫療救護模擬機艙訓練教室」,兩位即將完訓的學員認為,透過全尺寸規格的直升機艙、側開機門,以及內部的器材掛架與場地配置,不僅可實際演練空中緊急醫療後送流程,也能實際配合消防、醫療院所與民間救難團體,進一步強化空中醫療與緊急後送的作業技能與觀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