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武當山取經佛光山 同心促進宗教交流

大成報/于郁金 2015.12.18 00:00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 華人兩大信仰、佛教與道教的領袖,12月17日在佛光山展開歷史性對話,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武當山全真道長李光富,率員拜會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李光富以「文化大事業」肯定大師全球弘法成果。李光富表示,武當山樂意和佛光山攜手建立交流平台,展現宗教互敬互重的典範,為弘揚傳統中華文化和促進兩岸和諧盡力。

李光富帶領湖北武當山道教協會副會長李玄辛、武當山博物館館長韓繼斌、武當山道教協會臺灣聯絡人賈建中等一行8人,來台主持一系列道教法會和學術論壇,並專程到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體驗星雲大師在台弘法成果,4位道長身著傳統道服,蓄鬚梳髻,仙風道骨的樣貌,儼然是從金庸小說走出來的人物。

參訪過程中,李光富發揮「子入太廟,每事問」的精神,專注聆聽導覽,還不時拿出手機拍照。一行人在佛館宗史館停留許久,對國際佛光會的組織深感好奇;參觀「明清水陸畫展」時,熱切交流想法,比較佛道法會的異同,得知佛光山正舉辦水陸法會,還特別進入內壇,了解法會的布置和進行方式。

「大師的文化大事業,讓人大大震撼。」李光富告訴大師,借鑒學習是此行主要目的,佛光山成功弘揚人間佛教的模式,已成宗教、文化典範;3年前(2012年)雖曾到訪佛光山,這次卻是以中國道教協會和武當山代表的身分,首度拜會大師,也稍稍彌補去年因故未能參加神明聯誼盛會的遺憾。

「臺灣的道教信仰比佛教盛行,全臺道場有1萬多處,可是兩岸的宗教交流,佛教卻比道教密切。」星雲大師表示,儒釋道「三教一家」,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佛光山長期主張宗教融合,無門戶之見,希望大陸道教界多組團來台交流,讓兩岸宗教、文化來往更加熱烈。

星雲大師表示,佛光山常常舉辦學術論壇,邀請海內外學者參與,提升宗教素質,而推展宗教文化的國際交流,更可提升國家在世界的能見度。

稍早,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率領眾人在佛館禮敬大廳迎賓,以佛光茶為貴賓洗塵。「北道南禪,道教聖地武當山、佛教聖地黃梅四祖寺,是湖北的兩張明信片;而儒釋道三教合一,更孕育出瑰麗的中華文化。」祖籍湖北的慧傳法師,親切和「老鄉」寒暄,並強調,佛、道宗旨同是為國為民、普度眾生,希望佛道不分家,一起努力實踐「三好」,讓世界更美好。

李玄辛表示,讓信徒透過信仰,提高生命質量,是佛、道的相同宗旨,很期待武當、佛光兩大名山加強互動,推動兩岸人民的和平與幸福。李玄辛指出,道教供奉玄天上帝,明代即受封「三教祖師」,尤其道教是多神信仰,深具「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希望這場道、佛領袖的對話,讓社會學到相互尊重,增進人間的幸福美滿。

「道教全真派、佛教禪宗,向來互動最密切。」在台灣成長、到武當山出家求道的賈建中表示,道教從明代起分正一、全真兩派,正一主祈福供養,全真重持戒修行,對全真道士而言,打坐、練武、持戒、自省、誦經,是每日的功課,和台灣民間印象中的道士截然不同。

賈建中說,全真祖師爺王重陽,生活在宋、金、元易代之際,曾致力融合三教,試圖保留中華傳統文化,像《孝經》、《心經》、《清靜經》至今仍是每日早課內容,分別代表儒釋道,而全真道士一律蓄鬚、梳髻,即是受《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所影響。

「搭乘中國崛起順風車,道教也要提升世界能見度,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賈建中表示,道教協會目前正籌備成立國際性組織,希望推廣道教文化,讓世人更理解中國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國際佛光會的組織很值得參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