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透過高解析度全球空氣品質指標衛星地圖,NASA科學家追蹤了過去10年全世界不同地區195個城市的空汙趨勢。
主導這項研究的NASA哥達德太空中心大氣科學家鄧肯(Bryan Duncan)表示:「空氣品質模式的改變並非隨機。」
他說:「當政府介入表明要規範汙染物時,影響就能看得見。」
鄧肯和他的團隊檢視了NASA氣流衛星(Aura)上荷蘭與芬蘭臭氧監測儀的觀測結果,時間是自2005至2014年。
臭氧監測儀監測到的大氣氣體之一是二氧化氮,這種黃褐色氣體是汽車、電廠及工業活動常見的排放物。NASA據以製作的空氣品質指標地圖,顯示出全球空汙狀狀在過去10年間的變化,以顏色的變化顯現,美國與歐洲可見顯著改善。
今年稍早,全球空氣品質指數(World Air Quality Index)也推出全球即時汙染地圖互動工具,要讓城市居民掌握空氣中有害微粒濃度的最新資訊。台灣西半部今晚紅通通,呈現不健康等級,代表過敏族群可能感受到對健康的嚴重影響。
這份地圖提供了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的資訊,PM2.5是來自柴油車廢氣、燃燒化石燃料和樹林,以及極細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