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加工企業曾經占中國大陸對外貿易比重50%以上,成為貿易順差最重要的貢獻力量。
曾是「世界工廠」的東莞,從2014年開始代工廠關門的消息不斷,中國大陸代工產業正遭遇轉型困境。
中國大陸官方媒體中央電視台新聞專欄「經濟半小時」日前報導,東莞幾個代加工工業園區隨處可見工廠大門口張貼著「廠房招租」。
報導引述東莞市托普萊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燕平指出,門檻低、沒創新、沒有自主研發的產品,再加上用工成本逐年提升,缺乏核心技術的代工廠漸漸失去生存空間。
在電視機製造業十幾年的陳燕平見證這些年東莞的變化:利潤下降、成本上升,在這樣的擠壓下,很多和陳燕平一樣從事代工的同行紛紛轉投其他行業。
然而,陳燕平估計,改用機器人,工作人數可降低一半,一年節約資金能達到900多萬元。
另外,由於電視機市場競爭白熱化,創新品牌需要高額資金投入,陳燕平自知不具備條件,唯有「劍走偏鋒」,利用自己企業小、好轉型的優勢尋找市場缺口。
他改做特殊規格的「異形螢幕」,主要出口歐美市場,利潤比代工多了將近20倍。
廣東省東莞市商務局副調研員雷慧明分析,東莞「機器換人」後,工人減少,外界看來東莞有些蕭條。
雷慧明說,人口紅利在慢慢減退,很多工廠採用比較先進的技術設備代替過去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所以工人減少。
截至2015年11月,東莞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共759個,總投資人民幣62.28億元(約新台幣317億元),新增設備儀器2萬5999台。估計項目實施後,僱用勞工減少4萬5117人,勞動生產率反而會提高65.25%。
另從企業產值角度來看,前3季東莞全市生產毛額(GDP)為4563.8億元,仍比去年同期成長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