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山.海.岱員」 鄭建昌創作研究展開幕

台灣好新聞/ 2015.12.13 00:00
記者張朝福/嘉義報導

關懷人和社會、人和土地、人和自然的關係,呼應內心根源的呼喚,建構台灣藝術史觀的鄭建昌老師,應市府之邀特別呈現「山.海.岱員-鄭建昌創作研究展」,並於12日舉辦開幕活動,市長涂醒哲親自前往與民意代表、藝術界大老與嘉義市各界人士共同祝賀鄭建昌老師創作研究展開幕。會中並全國首播由黃明川導演拍攝的鄭建昌紀錄片,忠實呈現中生代藝術家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情與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

涂市長表示,鄭建昌老師的畫會讓人思考,畫中有話、畫以載道,台灣中生代藝術家回到故鄉為嘉義奉獻,不僅作育英才更繼續耕耘創作在藝壇發光發亮,真是嘉義之光。嘉義是藝術之都,人才濟濟但硬體卻相對匱乏,市府會繼續努力,讓嘉義市美術館盡早落成,讓光輝的嘉義藝術有更棒的展覽與典藏空間。

圖說:鄭建昌創作研究展開幕即日起在市立博物館3樓藝術空間展出。

陳哲老師表示,這次鄭建昌老師創作研究展有3大特色,首先,沒有人比他的畫更大張,是「嘉義市第一大畫展」,第2鄭老師的畫冊由藝術家雜誌編輯製作,由台灣最知名的雜誌來編纂,忠實呈現鄭老師30年來創作歷程的點點滴滴,第3,首創由歷史學家蕭瓊瑞教授來策展,結合了土地的愛與人文史觀,深化藝術的內涵。陳哲老師同樣也讚美鄭建昌老師在教學方面的貢獻,認為鄭老師依據學生特質與興趣循循善誘,讓新一代的創作人才有最大的發揮空間。

而鄭建昌老師也與大家娓娓道來自己在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他誠摯的感謝每一位幫助他的人,也期許台灣這片土地,能夠在多元與世代激盪下重新融合,讓愛台灣的我們不在悲傷只有希望。鄭老師說,看著30年來累積的作品展出,突然覺得自己努力的還不夠,60歲應該是個新的開始,之後還要繼續創作、表達對土地對台灣的熱愛。

鄭建昌老師,嘉義人,1956年生。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曾任教協志高職、北興國中、長榮大學美術系、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術系、亞洲大學美學欣賞課程。

1982年鄭建昌與文化大學學弟成立「台北新藝術聯盟」,並受邀參加「新銳展」,為解嚴前當代新藝術浪潮開了第一砲,開啟了198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春秋戰國時代」。正當開始受到矚目時,他卻毅然放棄在台北發展的機會,為心中的一畝夢土返鄉尋根,重新思考創作方向。

1984年回到嘉義,首先清倉放空,捨棄之前所接觸、所宗之西方藝術觀點,開始尋根,讀台灣史,重新體驗在地生活,建構台灣藝術觀點;在創作上,鄭建昌關注台灣人內化的特質,致力於建構獨特的台灣人圖像,「鄭建昌式」的創作風格正式展開。經歷台北都會文明的洗禮,鄭建昌回到自己故鄉,真正發現土地的存在、歷史的定義與人的價值,更展開與和土地對話的系列創作。

鄭建昌創作思維立基於台灣當下與古往今來的精神對話,著重以虔敬的心對待土地、人民和自己。他向來關心人和社會的關係、人和土地的關係、人和自然精神的關係,呼應內心古老根源的呼喚。以新眼光詮釋漢人渡海來台和原民的邂逅,迸發開拓新家園的精神,在物質主義猖狂的現在,追求心境的踏實、以畫筆呈現穩重的內在軌跡。鄭建昌老師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則以單純色彩展現樸拙力量、以塗暈手法表現厚重與完形;以巨大和渺小對比,表達人類的渺小、與對無限力量的悸動和崇敬。

數十年來,鄭建昌除個人創作外,亦積極推動在地當代藝術教育,為藝術扎根而努力。本次應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邀請於市立博物館舉辦個展,展出作品以「台灣山海經」、「台灣游蜉」、「大塊系列」等系列,串聯出鄭建昌創作的台灣史觀脈絡。同時本次展覽更特別邀請蕭瓊瑞教授研究撰文,深入剖析當代本土創作,也為嘉義當代藝術做一個初步的歷史整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