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氣候協定先求有 歐巴馬巧妙達陣

中央社/ 2015.12.13 00:00
(中央社記者鄭崇生華盛頓12日專電)歷經京都議定書的臨陣抽身、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到巴黎協定達陣,這次以「國家自主減排貢獻」機制,讓美國總統歐巴馬完成過去白宮主人的未竟之志,再添外交遺產。

歐巴馬說,巴黎協定是世界的轉捩點。這是美國作為世界領導國在抗暖化這一議題上,展現大國風範。

為什麼前總統柯林頓作不成、小布希作得少的氣候議題,歐巴馬能成功踏出這一步?白宮前幕僚長波德斯達(John Podesta)就說,因為歐巴馬深知,如果美國國內自己不能向前一步、建立一套確實方案,在外交上不可能有成功結果。

柯林頓時期,美國曾參與京都議定書協商但最後退出,就是因當年國會擺明要白宮不得簽署任何「對待開發中國家和工業化國家標準不一、卻有具體目標和時間限制的條約」;這次,巴黎協定以國家自主減排貢獻(INDC)扮要角,「華盛頓郵報」報導就認為,這讓歐巴馬在內政與外交上能以實用主義實踐理想。

外交上,歐巴馬和中國在氣候議題上務實合作,不採統一標準的減碳想法,讓美、中能在去年達成共識、各自從設定減碳目標及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的不同方式下手。

內政上,歐巴馬透過監管規則的修正,避免提出自己原先期望、須經國會立法程序的「碳稅制」,歐巴馬以救助計畫要求汽車業在提高燃油效率的標準上讓步,以減稅獎勵各州投資太陽能及風力發電,鼓勵企業使用綠能生產。

不過,排碳量較高的傳統能源業指責歐巴馬掀起「抗煤戰爭」的反彈,歐巴馬甚至下一任美國總統要怎麼克服,將是美國能否說到做到白宮訂下「到2030年、美國能源業碳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32%」目標的關鍵。

歐巴馬期待靠務實手段達成豐滿的減碳理想,但批評者說,這是他對碳排放大國中國與印度的「讓步示弱」,像中國就守住將自己歸類到「發展中國家」的底線,不用承擔在2020年前、已開發工業化國家政府和民間每年要籌集1000億美元、協助開發中國家減碳的責任。

巴黎協定訂出大方向、要將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先求有」後、要如何讓協定「做到好」?不難想像地球上的許多國家都期待,作為大國的美國及亟欲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中國,接下來得靠實際行動作為各國表率,向世人展現說到做到的大國風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