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12年6.2億 全國最大美術館典藏庫房落成

民生@報/陳小凌 2015.12.11 00:00
【文/陳小凌】耗時12年規劃、6.2億興建,全國最大的美術館典藏庫房-國立台灣美術館的新庫房誕生了,13日將正式落成。同時,首開先例,在庫房正式啟用前,特別規劃「寶庫解密-典藏保存維護特展」,開放珍藏藝術作品的典藏庫房,秀出「超越國家級」的科學配備,讓社會大眾可以進入寶庫一探究竟,挖掘藝術品背後典藏管理知識與故事。

國美館新庫房總樓地板面積3,384坪,為地下二層SRC構造之建築體。國美館長蕭宗煌說:「目前新、舊庫房加總之後,與展廳的面積約為1:1。」

新庫房採科技化管理;規劃有特別典藏庫、低溫典藏庫、一般典藏庫、低氧除蟲室、修復室、攝影區、檢視整理區等專業分區作業空間,並針對不同藏品材質、各類型典藏庫所需的保存環境之溫度、相對濕度,設定獨立空調維持保存環境24小時恆溫恆濕狀態,

蕭宗煌說:新庫房因921大地震而提高了防震標準,針對典藏畫作的保護,除一般常見的掛勾、棉繩固定外,還罩上安全防護網。典藏庫房同時針對陶瓷易碎的藏品,加強隔震設備:「可以使6級地震產生的震幅降低為3級。」

過去存放中式卷軸書畫多使用紙製圓筒或是塑膠套,而此次國美館提高規格-採用梧桐木盒,取其材質不易變形和輕巧的優點,同時還設計圓形的規格,方便卷軸收納。

新庫房一樓地板除以生長在寒帶的橡木鋪設,空間的四方均以橡木隔間,達成「木箱體」,讓恆溫、恆濕管控的空間溫濕度更穩定,「萬一短時間斷電,木材也能保持溫濕度」;而地下第2層則以雲杉材質為主,是基於需低溫保存環境的攝影底片、膠捲和作品,以及數位多媒體作品而規劃。

為管控門禁安全,國美館採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管控,利用資訊科技監控預防性的災害與藏品系統等設備,以及人員出入庫房的安全門禁。

同時,配備有惰性氬氣體消防系統、設置低氧除蟲室、負壓室,針對保存不佳的藏品首次入藏時做基本消毒除菌。

針對許多戶外寫生畫作中的大自然光,修復室特別設計圓弧頂的天窗照明,讓自然光來輔助修復。

今天前來先睹為快的故宮前副院長林柏亭表示,一般人只看到博物館的前台(展場),其實「看不見的後台(庫房)」很重要。他指出:台灣博物館界在典藏維護方面,故宮算是「老模範生」,國美館則是「新模範生」。

1988年開館的國美館,以收藏各時代具代表性的台灣藝術家作品為主,由於數量逐年增長,原有典藏空間漸飽和,2003年起規畫新典藏庫房,期間徵選建造單位過程歷經波折,造成工程延宕,2011年12月再度開工,上月完工。

「新典藏庫落成啟用暨典藏保存維護特展」12月13日下午2時開幕,當天除將邀請「九天民俗技藝團」表演祈福鼓韻及官將首淨化儀式,並有「跨領域新媒體藝術互動舞蹈表演」,歡迎民眾至現場報名參觀特展。特展期間報名方式一律採線上預約系統報名,參觀前請至新典藏庫房入口報到櫃台,出示預約代碼領取「感應卡」入場參觀。展期至明年3月中旬。

圖說:國美館蕭宗煌館長提示新庫房還罩上安全防護網。陳小凌/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