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中國醫師協會七人參訪 盛讚聖保祿醫院特色

台灣好新聞/ 2015.12.03 00:00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聖保祿醫院規模不大但服務有特色,台灣這樣的社區型醫院,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醫療服務型態!」這是掌管對岸430萬執業醫師的中國醫師協會張雁靈會長,3日參訪聖保祿醫院後的感想。

3日上午10時,負責中國大陸醫師培訓及考核的中國醫師協會張雁靈會長,帶領協會5位主管及澳門執業西醫公會張麗瑪會長,一行7人蒞臨聖保祿醫院參訪,交流、分享不同地區的醫院管理經驗,參訪重點放在社區醫療。大陸抗SARS非典的英雄張會長,首次來到寶島台灣,此行主要任務是促成兩岸醫師協會的交流,與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簽立合作備忘錄,也進一步觀摩、學習台灣醫療服務經驗,醫療服務是世紀事業華人的標竿。

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志忠醫師同時以聖保祿醫院行政副院長地主身分主持,介紹醫院從醫院50周年金慶展出的歷史文物談起,以照片串連歷史,述說聖保祿的源起與發展。小而不匱的聖保祿醫院,是台灣最小的區域教學醫院,麻雀雖小五臟幾全,醫療服務科別齊全,沒有教會醫院的對岸參訪者,也感受到教會醫院不一樣的特色,聽取簡報及實際參觀過程,不時以相機及手機留下紀錄。

中國醫師協會張雁靈會長說,中國醫師協會目前登記的執業醫師會員286萬人,加上鄉村執行醫療業務的醫師144萬人,總計須管理430萬醫師,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醫療健康服務發展相對地較其他經濟議題來得慢,最微弱的基層力量就是「社區醫療」。

他覺得台灣的醫療院所分布形態像「金字塔」,診所型的基層醫療多,可就近提供民眾方便的醫療服務;中國大陸則相反,醫療院所分布呈現「倒金字塔」,醫療服務集中在省及縣的大型醫院,基層醫療資源缺乏。這次參訪瞭解聖保祿醫院與診所醫師合作醫療群及轉診制度,這正是大陸現正缺乏的。如何補足社區醫療的醫師人力與素質,這正是大陸目前最需思考發展的課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