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56 山陀兒 停班停課

走出實驗室進入部落 余成益推廣賽夏族傳統技藝

大成報/ 2015.11.27 00:00
【大成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依據原有人生規劃,余成益在研究所畢業後理應是擔任醫檢師或生物科技工作,二年前他卻因緣際會來到苗栗縣南庄鄉東河社區發展協會擔任培力計畫專案經理,從開辦即將失傳的雷女紋織布課程開始,培育賽夏族「織女」們重製能力,唯有基礎功紮實了,方能傳承文化並開發更多具部落靈魂的文創商品。

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長丁玉珍表示,如余成益般,青年投入培力就業計畫的例子愈來愈多;勞動部多年來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推動之下,愈來愈多的青年將熱情、創意、活力與智慧與企業資源結合,成為協助社會企業發展最堅強的生力軍,讓許多民間團體成功建立各種服務模式及地方產業,締造良好的營運績效並創造就業機會。

余成益大學念的是台北醫學大學醫檢系,參與山服醫療隊後接觸到山區醫療,發覺許多部落的醫療資療嚴重不足,開始對部落健康議題產生濃厚興趣。在慈濟大學原住民健康研究所畢業後,進入疾病管制局擔任國防役,四年後進入台北市原民會的原民風味館擔任專案經理,結下了他與原民部落產業的不解之緣,也開始參與NPO(非營利)組織。

因緣際會下,2年多前輾轉來到苗栗縣南庄鄉東河社區發展協會,當時協會剛結束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產業文化館與部落餐廳開始自主營運,憑藉著過去產業推廣的經驗,他開始深入了解當地人文概況、部落工藝師作品精神,東河村聚集賽夏族、泰雅族與客家人等族群,主要以經濟農作、觀光餐飲及手工藝為主,其中賽夏族擁有百年以上歷史且具神話色彩的「雷女紋」織法,就是最獨特的。

余成益從賽夏族兩年一次的矮靈祭典中發現,許多族人因對部落服飾風格與文化並不熟悉,出席族裡重要祭典時身上衣著五花八門,具部落精神的紅(熱情)白(純潔)夾黑(規矩)的服飾織法逐漸失傳,文化傳承必須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協會特別委請工藝師開辦織布課程,教導族內「織女」們學習雷女紋等特色織法,由於這已是相隔15年未開辦課程,當地居民相當感動,凝聚了所有族人的心,讓可能失傳的技藝得以傳承。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社區發展協會已開始進行賽夏族與泰雅族工藝師的整合,合作的工藝師們專精產品設計製作,並扮演平台整合及產業推廣角色,透過結合當地民宿業者與旅行業者,規劃觀光導覽遊程與染布、臀鈴製作等體驗課程,讓整個行程活潑有趣,期吸引更多人認識部落文化以助於行銷商品。

(圖由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提供/勞動部多年來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推動之下,如余成益般,青年投入培力就業計畫的例子愈來愈多。)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