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北榮研究 心房顫動引腦中風年齡下修

中央社/ 2015.11.16 00:00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6日電)61歲翁先生是心房顫動患者,沒有高血壓、糖尿病,根據西方治療指引,不需服用任何預防中風藥物,但某天早上他卻突然單側肢體無力,診斷為心房顫動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在台灣盛行率約為百分之一,亦即全台有20萬名心房顫動病患。心房顫動是指心房快速而不規律的跳動,一旦發生,心房沒有有效收縮,血液處於流動不佳狀態,血液容易凝結成血栓,一旦血栓隨著血液流到腦部,就會阻塞腦部血管形成腦中風。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醫師趙子凡說,治療心房顫動病患最重要的是預防中風,每6名中風病患就有1名與心房顫動有關;且應控制心跳速率。不過,台灣臨床經驗發現,西方指引不能照單全收。

北榮根據台灣健保心房顫動資料庫研究發現,台灣心房顫動病患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年紀可能比西方人來得更早,可能降低到50歲,而非西方指引的超過65歲。

收治翁先生的趙子凡說,如果依照西方指引,翁先生不需要給予預防中風藥物,但他仍然中風,所幸復原狀況良好,固定服用口服抗凝血藥預防中風。

北榮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說,這項研究引起亞洲地區注意,香港大學也使用研究報告針對住院患者調查,發現年齡也下修到50幾歲,顯見亞洲的心房顫動引發中風機率和西方有所差異。

臨床經常使用的心率控制藥物是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和毛地黃。北榮研究也分析3種藥物的死亡風險,發現乙型阻斷劑死亡風險最小,而毛地黃最高。

趙子凡也收治一名心房顫動患者,長期使用毛地黃控制心率,但後來卻發生毛地黃中毒。

江晨恩表示,接受乙型阻斷劑控制心跳速度的病患相較於沒有使用任何心率控制藥物的組別,死亡風險約降低24%,使用毛地黃來控制心率的患者則死亡風險反而增加。

趙子凡表示,整體而言使用乙型阻斷劑的預後較好,但有氣管收縮問題,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適用,應選擇哪種藥物要根據病患狀況決定。

北榮心臟內科主任邱春旺說,毛地黃太容易有中毒問題,如果患者水喝較少或拉肚子導致電解質失衡,就可能會產生毛地黃中毒、惡性心律不整,嚴重可能會猝死。北榮也曾經收治很多這類型病患,因為使用毛地黃沒注意監測相關數值,就會出問題。

江晨恩說,臨床上建議,除非心衰竭合併心房顫動可以使用毛地黃,若心房顫動沒有心衰竭又使用毛地黃,反而會增加死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