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油水豐厚 橄欖油詐欺難斷絕

中央商情網/ 2015.11.16 00:00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特稿)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桂冠上的寶石,融合深厚的地理人文歷史,還有益健康。掛上義大利的招牌更是價格倍增,因為需求旺盛、利潤豐富,層出不窮的食品詐欺讓橄欖油寶石蒙塵。

去年是義大利橄欖油的「歹年冬」,天公不作美加上果蠅、「葉緣焦枯病菌」作祟,產量驟減超過3成。

當時,橄欖油專家格里梅利(Alberto Grimelli)就一再呼籲,必須嚴防次等油混充最高級的特級初榨(Extra Vergine)或是以其他國家的油品冒充義大利製造。

即使農業部在過去幾個月稽查了6000多次,仍舊無法嚇阻部分大廠鋌而走險。檢察官瓜里內洛(RaffaeleGuariniello)的調查指出,有7家知名品牌以「初榨」(Vergina)混充「特級初榨」。

雖然初榨橄欖油不危害健康,但比特級初榨的價格低了約3成,因此標示不實、誤導消費者。目前檢方正循線追查,是否以其他國家的橄欖油冒充義大利出產。

被西班牙食品大廠Deoleo收購的義大利品牌卡拉佩利(Carapelli)、百得利(Bertolli)和沙索(Sasso),都被捲入最新的混充油事件中。

百得利1865年在歌劇名家普契尼的故鄉盧加(Lucca)創立,貝托利(Bertolli)家族原本從事金融業,不是橄欖農或榨油廠,投入橄欖油業後,主要是蒐購其他人的產品轉手買賣。

如今,百得利位在米蘭附近因韋魯諾(Inveruno)的總部,載著西班牙、北非等地橄欖油的貨車來來往往。

在家族品牌出售後,羅多佛(Rodolfo Bertolli)仍割捨不下對橄欖油的熱愛,自行種植、榨油和銷售,但和百得利這個品牌保持距離。他說,「橄欖油罐子得寫上生產者,我用小小的字寫上我的姓名。因為不想被人誤以為是百得利這個品牌。」

義大利的橄欖油產量不足以應付國內需求,而且國際名聲響亮,外銷旺盛。羅多佛說,「我們必須多種些橄欖樹,否則就是得從突尼西亞、希臘和西班牙等地進口。」

依照法律,油廠可以使用歐洲聯盟或歐盟外的橄欖油,但必須在標籤上明確標示材料的來源。然而,羅多佛說,「消費者常常不明白,在義大利的品牌下,其實是歐盟其他國家的橄欖油。」

除了以次等油混充較高等級,數年前還曾經發生以榛果油冒充橄欖油。羅多佛表示,「政府必須提供更多的訊息、嚴懲欺騙者、以資金協助橄欖農。」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