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台灣醫學週—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暨「台灣醫學會第108屆總會學術演講會」,今明2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黃國晉分享「肥胖藥物治療」。
最近3年內,美國陸續核准4種可長期使用的減重藥物,包括2012年的Lorcaserin、Qsymia,及2014年核准的Contrave與針劑Saxenda。
不過,這4種藥物還沒有引進台灣,自今年3月起,有其中一種在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成大醫院進行臨床試驗,藥物的機轉是抑制食慾。
黃國晉表示,目前國外臨床試驗追蹤1年後結果是,5成以上患者服藥後可減重5%以上,2成患者可減重10%以上。
身體質量指數(BMI)24以上是過重、27以上則是肥胖。台灣肥胖醫學會參與今年在日本舉行的亞太醫學會,並共同簽署名古屋宣言「肥胖是一種疾病」,而肥胖會帶來許多慢性病,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黃國晉說,衛生署調查顯示,BMI超過24以上的成年男性有50.8%、女性有36.9%。
他指出,國內臨床試驗將招收200名肥胖且無糖尿病、B肝、C肝的患者,目前已有100位,不過若服藥3個月以上,體重沒有減少5%以上就代表無效,應立刻停止用藥,試驗明年底完成。
黃國晉指出,完成後會將結果及評估送衛福部相關單位審查,盼未來有其他的減肥藥物供需求民眾使用。但肥胖治療仍以調整生活型態像是改善飲食營養、增加體能活動為主,必要時才會提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