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談復興民族 陸學者:年輕人需更多教育

中央社/ 2015.11.07 00:00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7日電)兩岸領導人今天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談,雙方多次提到「振興中華」和「民族復興」。台灣年輕人對於這樣的訴求是否有感,大陸學者表示,需要增加這方面的教育。

會談後大陸方記者會,主持人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轉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當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都更有能力實現這一中華民族偉大夢想,台灣同胞定然不會缺席。」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說,這次總統馬英九和習近平的會談,講了很多中華民族和炎黃子孫的概念,他覺得「很難得」。

在中國大陸,愛國主義教育隨處可見,除了學校教,媒體也會傳遞相關訊息,即使走在路上,街道旁經常有大型看板宣傳「中國夢」、「祖國是我家」等,強調民族國家光榮感。

但是在台灣,則是完全不同的氣氛,解嚴之後也增加了更多本土教育的內容。課綱微調的爭議,更反映了台灣人在複雜的歷史下有不同的認同主張。

大陸涉台學者、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曾多次來台,對台灣社會有一定瞭解,他認為,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在台灣年輕人中還是存在的。

他以移民美國的第二代為例,他們仍會從父母的身教言教中,學習到傳統的文化和認同。

他形容,這種認同是「在血液裡的」,中華傳統思想的內涵及行為準則就在生活中,但在某些政治和社會環境下,人民不容易接受這樣的思想主張。

倪永杰的看法很樂觀,他說年輕人有可塑性,教育會改變想法,「之前就是講得太少了」。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