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網路霸凌橫行 反映孤單Y世代

中央商情網/ 2015.11.01 00:00
(中央社記者張雅婷台北2015年11月1日電)「網路速度從3G、4G到5G,但我們的心理素質卻跟不上網路速度」。有15年經驗的國中輔導老師黃曉甄說,深藏在網路霸凌背後的,其實是「孤單」2字,這個世代,「是我看過最孤單的世代」。

走進民族國中的電腦教室,螢幕上倒映著一張張稚嫩臉龐。網路對他們,像陽光、空氣、水一般自然。用電腦上Facebook、用手機看Instagram,「按讚了沒」、「看到誰誰誰的動態了嗎」,成了彼此的招呼語,人際關係全都「網路化」。

以往棘手的校園霸凌,場景逐漸轉換成網路平台。黃曉甄說,學生吵架從過去的面對面,變成網路留言,舞台變了,學校教育自然也要轉變。以她所在的民族國中為例,輔導課和電腦課分別納入了網路素養、網路禮儀,以及應對網路霸凌等相關課程,教導網路世代學習「安全上網」。

別以為這些課程只有學生要上,學校教職員也要定期接受教育訓練,才能了解新世代的思維和難題。此外,老師也得多多接觸網路,才能了解學生動態。

民族國中導師陳思穎就申請了Facebook帳號,跟學生當起「臉友」,這對七年級的她來說,很容易上手,不過大多時候,她都在「潛水」靜觀學生的網路互動。陳思穎觀察到,現實生活中的小團體、霸凌,在網路上也無所不在,差別在於有了網路之後,班上的問題會延伸到隔壁班、甚至社團,擴散效應非常快。

陳思穎回憶,曾有個造謠中傷同學的A女生,謊言被戳破後,被同學們孤立很久。那段時間,A常一個人邊吃飯、邊掉淚,直到陳思穎邀她一起用餐,聽她訴說。

陳思穎發現,A女生其實渴望被關注,但因為學業和各項表現都不突出,就藉由這種方式吸引注意。陳思穎於是決定製造機會,推薦A同學幫大家服務,由於她表現積極,日子久了,大家也就慢慢淡忘,重新接納她。

網路的快速和便利性像兩面刃,傷害他人的同時,也很可能傷害到自己,霸凌與被霸凌僅有一線之隔,也因為這樣,網路霸凌個案到黃曉甄手中時,她從不區分「加害者」和「被害者」,在她眼中,兩者都需要被幫助。

霸凌者固然可惡,但其實在諮商室裡,黃曉甄發現,有些霸凌者成長過程中被對待的方式,就是以暴制暴,他們的故事,可能比被霸凌者更令人心疼。

黃曉甄說,越是寄情於網路世界的孩子,真實生活中越需要被關注,有的是人際關係不好,有的是家庭關係不睦,學校教育和老師雖能輔導孩子,但家庭的角色更為重要。

當孩子求助時,黃曉甄建議家長,千萬別叫孩子不要看、不要想,更別第一時間就指責孩子,要求反省。現在的孩子面對的網路資訊爆炸,它們帶來的壓力已經超乎大人想像,斥責與防堵於事無補,陪伴與傾聽才是最重要的。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